物联网的定义

如题所述

回答: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一、简介:

物联网示意图

1、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

2、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3、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4、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二、定义

1、最初在1999年提出: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2、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的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广义上说,当下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3

最初在1999年提出: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的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实时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广义上说,当下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
而在其著名的科技融合体模型中,提出了物联网是当下最接近该模型顶端的科技概念和应用。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其具有:智能、先进、互联的三个重要特征。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的ITU 互联网报告,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与物品(Thing to Thing,T2T),人与物品 (Human to Thing,H2T),人与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互连。但是与传统互联网不同的是,H2T是指人利用通用装置与物品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物品连接更加的简化,而H2H是指人之间不依赖于PC而进行的互连。因为互联网并没有考虑到对于任何物品连接的问题,故我们使用物联网来解决这个传统意义上的问题。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连接物品的网络,许多学者讨论物联网中,经常会引入一个M2M的概念,可以解释成为人到人(Man to Man)、人到机器(Man to Machine)、机器 到机器从本质上而言,在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交互,大部分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其在2011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构成物联网产业五个层级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分别占物联网产业规模的2.7%、22.0%、33.1%、37.5%和4.7%。而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参与厂商众多,成为产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产业分布上,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之首。
与此同时物联网的提出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实现智慧城市的互联互通协同共享,《计算机学报》刊发的《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比较研究》 一文对其体系结构、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2-25
1.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 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 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2.美国IBM“智慧地球”为代表的定义: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 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 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 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 成物联网。

3.EPC基于“RFID”的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4.我国中科院基于传感网的物联网定义:
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一定 的组织和通信方式构成的网络,是传感 网,又叫物联网。

5.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
中国物联网的整体架构就是要基于RFID、GPRS和高速宽带的无处不在的网络。
现在运营商的责任在于找到每一个物,匹配相应的终端和网络,同时引入 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完善的物联网体 系。”

按照上述定义,目前比较流行,能够被各方所接受的物联网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 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 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 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 管理的一种网络。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 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其核心是将 互联网扩展应用于我们所生活的各个领域。
第3个回答  2023-08-11
1、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将各种设备(如传感器、智能手机等)连接起来,实现物与物、人与物的智能互联、数据共享和互操作的网络系统
2、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是指“万物相连的互联网”。通过 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无线射频识别)、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3、物联网分层
物联网可分为感知、传输。平台、应用四层。平台层主要包含通信厂商平台包含ctwing、中国移动onenet等;互联网厂商平台包含阿里云、 京东云、小米等
4、物联网行业特点
连通性:物联网通过互联网将各式各样的设备(如传感器、智能手机等)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的网络系统
智能化: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实现自动化的管理和运行,提升生产和生活效率,降低成本。
全球性:物联网覆盖范围广泛,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
实时性:物联网中的设备可以实时监测、采集和处理数据,支持实时控制和决策。
安全性:物联网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安全,防止恶意攻击和外部侵入。
开放性:物联网设备可以通过公共接口与其他设备或者云端应用程序进行交互,实现开放性、灵活度和互操作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9-25
科技创新改变生活,物联网以及延伸的人工智能必将为未来带来自便利的美好生活。人类总是在追求自便利的美好生活,物联网很有前瞻性。
下一波的IT浪潮就是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目前物联网是新新事物,教学资源紧张是正常的,新新事物风险和机遇并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