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理想的内涵、特征、意义

最高理想的内涵、特征、意义

理想的内涵及特性
 
人的生命,依赖于人的精神中的某种希望状态、某种追求的冲动与渴望。人有所希望生命才有所美丽。理想,是人生希望的最高形态,是人所有最重大、最持久的希望的结晶与升华,是源自生命深处的积极的精神趋向,它反映了人对生命的向前运动所怀有的最美的心愿和精神追求,尽管人在生命旅途中会产生失误,或遇到挫折和失败。但理想的力量会使他看到前面的光明,会引导他向前奋斗。
理想是人的主体意识和集中体现,是伴随人生过程而不断发展的。因而理想是人们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根据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而确立的人生奋斗目标,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憧憬。理想包含着三个基本要素:①人们的向往和追求,这是理想的实质;②现实生活发展趋势的可能性,这是理想的科学所在;③人们对未来发展的形象化构想,这是理想的表现状态。
从理想与社会存在的相互关系来看,理想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主体性的鲜明表现,它具有四个基本牲:一是必须反映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烈愿望和进取精神;二是不仅包含对社会生活可能性的想象,而且包含对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三是不仅表现个体人体的人生追求,而且表明这种人生追求与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的一致性;四是不仅预测了未来的美好前景,而且与现实的人生实践紧密相连,展示了理想的实践性。这四个特征的有机统一构成理想的本质。这也是理想的人生价值所在。背离了理想的本质,人们也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设想,但只能是不科学或脱离人生实际的幻想或空想而已。
人生追求的多样化和层次化,使人生理想的内涵显得丰富多彩。
从内容上看,人生理想可分为四个方面: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
第一,生活理想。生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的向往,它包括人们对吃、穿、住、用的构想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目标。作为社会个体的人,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是维持生存和参与社会实践的基本保障。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标是为不断满足人们物质与文化的需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对衣着、饮食、住房、交通更高的追求。这种生活追求不仅反映了物质文明的进步,也反映了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
第二,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和工作种类以及业绩的向往,它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随着科技革命的进程,职业的分工越来越多样和精细,人们的职业理想也越来越丰富。青年学生的职业理想是在直接和间接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主要是在社会氛围、父母和亲友的评价、学校教育以及自身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由于这些因素是不断演变的,所以青年的职业理想也是发展变化的。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而言,职业不仅仅是谋生手段,而是通往事业成功的阶梯。因此,选择的职业是否理想应以能否发挥专长、服务社会,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主要标准。正如马克思所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第三,道德理想。道德理想是人们向往的理想人格和社会风气,是关于人们的道德标准的理想。人生在世,总要与人交往,参与社会生活,难免要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这就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并以此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我们正面对着见利忘义、拜金主义思想倾向的挑战,只有牢固地树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理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才能扬善弃恶。党和国家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战略目标。建设一个理想的道德环境,从根本上改善社会风气,使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既是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大学生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自党地以实际行动参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我们的人格才能从中得到熏陶和升华。
第四,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和社会风貌的总体设想,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人生理想系列中的最高层次,它反映了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的发展需要,规定并制约着其他理想内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理想和无产阶级的理想、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是一致的,集中地体现在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这应该成为大学生追求及为之奋斗的目标。
在人生理想的四个方面中,社会理想是起主导作用的。社会理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支配着理想活动的方向和理想的性质,是人生理想的核心内容;其他理想也对人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一个人理想境界的高低,是由其追求什么样的社会理想决定的。我们要实现有意义的人生,应将人生理想的四个方面和谐地统一在我们的人生实践中,以鼓舞和指导我们的人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从人生理想主体来看,人生理想也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两个层次。前者是处于社会关系中个体的理想,以个人具体理想的形式出现,表现出丰富的个性;后者是社会集体主体及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是对于社会生活广阔更深刻的反映,它最鲜明、最敏锐地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特性及其离化趋势。
人生理想的形成,总是从具体到一般,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一个人随着年龄、阅历、知识的增长,才能逐渐把自己同祖国振兴,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所以,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起点与基础,而社会理想则是个人理想的升华。一事实上的社会、一定阶级所提出的任何远大目标和远大理想,只有经过自我这个中介环节,被人认可,成为主体行为的内在要素,才有可能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如果不与社会成员个人具体理想相结合,一定是空泛的。同样,如果一个青年整天空喊"振兴中华"、"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奋斗"的口号,而自己却没有任何志向和抱负,在本职岗位上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追求,就不能认为他是一个富有理想的人。
人并不是在社会外奏响自我生命乐章的。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现实的社会环境。而这种现实和社会环境,正是人生理想萌生的土壤。每个历史时代都有与其相一致的价值和社会共同理想相一致。个人的理想虽然要自己来建议,但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则是客观的,是时代所赋予的。个人的人生理想是社会对他的期望,而并非个人的创造。个人的理想只有具备了社会的意义,才是真实美丽的。因此一个人的向往与追求,必须与社会利益和需要一致,个人理想必须以社会理想作指导,并且升华为社会理想,反之,一个人如果离开社会的需要奢谈"理想",凡事都从"我要……"、"我想……"出发,是注定要碰壁的。
总之,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社会理想富寓于个人理想之中,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基础,个人理想只有升华为社会理想,才更深刻,更富有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