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作文800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7
在山的那边,美丽而神秘的大海等待着我去探索。大海是生命的摇篮,是诡秘的魔术师,是无尽的遐想……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在山的那边作文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山的那边作文800字(一)
在夕阳的余晖中,霞光如烟如雾地织着薄纱,将天地笼罩其中。我静静地站在熟悉的山头,凝视着山的那边。轻风拂过,撩起了我的发丝,傍晚的霞光洒在我的发际、唇边,映照着我冰冷的泪滴。
我在等待,等待山的那边飘过来的一朵云。那朵云洁白如雪,轻柔而飘逸,但它并没有带来我期待的人。
难道不是这朵云吗?不,是的,肯定是的,她是坐着这朵云走的,她会坐着这朵云回来的。
云儿在我脚下缭绕,我的思绪也随着云儿飘向遥远的地方……
那天,阳光明媚,山野绿草茸茸,百花芬芳。蜜蜂蝴蝶翩翩起舞,老师带着我们在那儿嬉戏、玩耍。
我好开心,我从没这么开心过,因为我是孤儿,没有呵护、被关心的感受,可是自从遇见她——我的老师,一切都变了,我开朗了。我打心眼儿里感谢她。“我要采一朵最大、最美、最香的花送给老师!”我自言自语。此时,我看到前面悬崖上一朵随风摇摆的大红花,那么迷人,像在招引我去采摘。
激动的我飞奔过去,一只手抓住一根大树枝,身体慢慢地移过去,终于采到了大红花。“白老师——”就在我转身换手抓树枝时,一不小心,掉到离崖顶三尺多高的另一棵树上。
白老师立刻飞跑过来:“小晓,你……”只见她万分焦急,眼睛紧紧地盯着我和那大树:“小晓,别害怕,我马上来救你!”白老师一咬牙,把裙子掖了起来,小心地顺着崖缝下来。她一手抠着石缝,一手吃力地抱着我的腰,托着我,可我还是够不着上边。她亮急了,放开抠石缝的手,双手把我用力往上一托,上边的同学趁势拉住了我的手和下肢,可她却由于用力过猛,脚一滑,掉下去了。
“白老师——”我朝崖下望着,哭喊着,可是看到的只有弥漫缭绕的烟雾,听到的只有哗哗的水声。再也看不到那雪白的连衣裙,那和蔼可亲的面容了,再也听不到那欢乐的笑声,那亲切暖人的话语了……
这时,一朵云从山的那边飘过来,一朵洁白的云。
“她一定是坐着这片云走的,她一定会回来的,她还是我那和蔼可亲的老师,我一定等她回来。”我心中默默想着。
光阴似箭,十个春秋过去了,我考上了师范学校,也将要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了。我回到了故乡,天天到那个熟悉山头上,默默地伫立,静静地等待着。
在山的那边作文800字(二)
开学第一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在山的那边》。“我”小时候一个不经意的想法:走出大山去看海,竟成了我一身的追求,成了我的理想。这首诗歌表达了一种信念,蕴含了一个哲理,诗人以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困难,用爬山必要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从而也告诉人们通往理想之路是漫长的。崎岖的要不怕长途跋涉,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我想,几乎每一个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有一些“隐秘的渴望”,而诗中的这种对“山那边”的渴望和幻想。
小时候,我常常痴想,再山的那边是什么?山的那边好玩吗?……现在我长大了,我才知道在山的那边是我要奋斗的理想,是我要奋斗的目标!从那以后,我树立了自己的目标,努力为自己的目标去奋斗,去努力,直到攀上属于自己的那座美丽的山!
是一种可从小飘来的种子,在我心中不停的沸腾!在旁上这座山的同时,我们会付出很多,既获得又牺牲。在为理想奋斗的路上我们会遇到不同的遭遇,但我们都不要怕要努力勇敢地去面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有了理想,会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愈来愈精彩,愈来愈多姿!
俗话说:“人无志而不立。”一个人假若没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仁人志士都有着崇高的理想。理想是我们奋斗前进、勇于创新的动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理想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我喜欢写英语作文,我很刻苦地写好英语作文,我希望我的英语越学越好!
理想,就像现实中要做的梦一样,要坚持,要努力,首先,你要分清什么是理想,什么是梦想?人生如梦,人们常常这样说,想来,也不无道理。的确,人生是一个可大可小、可长可短的梦。人生之梦又由千千万万个多种多样的梦组成的。归纳起来这些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梦想,另一种叫理想。
严格地说,理想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梦想背离现实太远,有时甚至与现实相悖。有时梦想和理想看似仅仅只有一步之遥,可是有的只用几年时间就成为现实,而有的得用一生甚至几代人去接力追寻,却也仍然遥不可及。
真正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有一座桥梁,一座不太长,也不太短的桥。它长得需要你努力向前,走稳脚下的每一步,才能到达彼岸,也短得让你一眼就能看见桥所连那边的迷人风景。理想自人的心底萌发,它经过深远的思考,经的起时间的流逝,道路的坎坷,是风雪不断的人生路上长明的指路灯。但理想与现实之桥,不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有时它需要你亲手去建造。
在山的那边作文800字(三)
一气两堂课下来,也算完成了《在山的那边》的教学。无论是在设计与实际的课堂上,我都作了大量的删减。譬如说诗歌的朗读,虽然也反复读了,但仍然只是服务于诗意的理解与感受,而没有把这一课上成朗读指导课;譬如新诗的语言特点,几乎是一字不讲,作者,只字未提……因为我只取一瓢饮,那就是此诗作为人生新起点上的意义。
引进盲童戴维的故事,只是因为学生的人生需要数十年写成,今天无法完成,所以我借一个异国他乡人的故事,来喻指每个学生自己的人生。
我的理解是:诗=人生=故事
戴维用自己的一生,写了一首活生生的《在山的那边》的诗,《在山的那边》一诗,其实浓缩了无数个戴维的故事,也许还会有在座的某一个两个一群人的故事。
诗,如果不与人生相连,那么它与什么相连呢?
学习《在山的那边》一诗之后,如果没有在精神上获得提升,在理想上获得重建,那么一切技巧与知识有什么用呢?
所以,我的设计与课堂都回到了人生本身,当学生问:“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寿馨蕊在我们的帮助下的回答是:如果考上清华是我的“海”,那么这最后一座山,就是高考,在接到清华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为我灿烂起来。
为什么小学六年讲朗读技巧,结果教出来的仍然是一片平平的念经声?因此这些朗读只有技术,并没有真正的精神在里面!精神所到的地方,你甚至不需要技巧,像我一个普通话最差,当初没有任何权利朗读课文的人,也许今天是能够把话送到每个人心中的其中的一个。
“铁青着脸”要讲,“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要讲,“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要讲……
但是不是为了因为下次可能考到而讲,而只是因为理解了这些他不懂的地方,他会对诗意的人生、人生的诗意拥有更为真切的理解。
也许,我教的并不是一首诗,而是一段生命的起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