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过年了。备年货有什么讲究嘛?

要过年了。备年货有什么讲究嘛?.

古代把过年与庆丰收结合在一起,所以上至官府,下至百姓都很重视。北京是六朝古都,对过年的情结更浓,讲究更多。过年之前要做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喝、穿戴、用具、玩具等,统之名曰“年货”。
  吃喝饮食类是年货中的重头戏,要把主食、副食、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统备齐。那时阴历正月初一至初五商家不开业,万一缺少了什么临时是买不到的。
  备年货一进腊月门儿就开始了,首先是准备熬“腊八粥”时用的腊八米及泡“腊八醋”用的米醋及大蒜;腊月廿三要买“祭灶”用的关东糖;接着开始备猪肉、羊肉、鸡鸭、猪头和猪下水更受青睐。一些家庭则喜欢买野兔、山鸡、活鱼、冻鱼。
  那时北京反季节菜很少,到了冬天,只有丰台花乡十八村能产少量的黄瓜、韭菜等,黄瓜每两条一对,内裹绵纸,外用蒲包包装,价格每对有时高到一块银元,一般市民不敢问津,芹菜、菠菜及类似蒜黄的青韭就是不错的过年菜了。酱八宝菜、酱瓜,必不可少,用瘦肉丁炒制的“酱瓜丁”是老北京人春节最喜爱的小菜,下酒、吃馒头都很适合。水果类主要是山里红、冻海棠、冻柿子、苹果、鸭梨、柑橘等。
  年糕、月饼、蜜供,以及走亲戚要带的点心匣子,也要在节前装好。有一种吃食是北京人过年必备的,这就是“杂拌儿”。杂拌分粗细两种,细杂拌相当于今天的什锦果脯,粗杂拌里也有一些果脯,但是还要加很多花生粘、核桃粘、杂色糖豌豆、葵花子、倭瓜子、榛子、金糕条、桃脯条、糖制冬瓜条等十几种,商家有什么干果类都可以往里掺,除夕夜全家人从中挑选自己喜欢吃的品种,很受欢迎。
  穿戴方面,过年时都讲究穿新衣,戴新帽,尤其是小孩子,过年时见别人家的孩子穿上新衣,自己穿不上就会不高兴。所以,要千方百计准备好新衣服,经济条件不好的,以旧改新也要在过年时换上“新”衣服。有一则谚语这样说:“新年到,新年到,女孩儿要花,男孩儿要炮,老太太要棉袄,老头还要买毡帽。”可见要买的穿戴用品也很多。
  很多日用品也需在年前添置。餐具、茶具、炊具等都是消耗用品,经过一年的使用,有的跌损,有的磨损,过年了,添一些新用具,既很必要,也能使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至于玩具,也是节日一大亮点,既有儿童玩具,也有成人玩具,成人们辛苦了一年,过年时也要放松一下,尽情地玩一玩。儿童玩具有炮仗、灯笼、蜡烛、风筝、空竹等。灯笼、蜡烛是在除夕夜“秉烛夜游”之用,有的像绵羊形象的羊灯,还有龙井鱼灯等。还有“走马灯”、年画等,这是大人、小孩都喜欢的。成人的玩具主要是较大型的花炮、二踢脚、麻雷子以及麻将牌、牛牌和纸牌等。此外,写春联用的大红对子纸,以及祭神、祭祖先的神像、灶王像、香蜡纸马,也要在备的年货之中。
  这时,大小商家也忙碌起来。那时买东西都喜欢到庙会或集市,这里品种多,价格低。当时,隆福寺、护国寺、白塔寺等庙会以及花市集等集市,常年举办,每十天之内各处轮流举办,各有固定的日期,如每逢一、二、九、十日为隆福寺,逢三是土地庙,即每逢初三、十三、廿三,在这里举办庙会,逢四是花市集,逢五、六是白塔寺,逢七、八是护国寺,到了年前则要“连集”,每天都要举办。我家距花市集较近,每年年前都要去那里买过年的小吃、年画等。只见大街两侧的店铺,大都在门前设摊,把商品摆出来促销,摊贩则在马路两旁又摆出一行售货摊子,吆喝声,砍价声,沸沸扬扬,真是购售两旺,好不热闹。可以欣赏年画,看看春联,既购物,又浏览,是过年前的一大乐趣。节前商品的价格,都比平时稍高一些,尤其是鲜活商品,民间有“腊月水土贵三分”之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