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草塘 教学设计

问题说明越详细,回答也会越准确!

一、教材说明

课文记叙了北大荒草塘的美丽可爱,赞扬了北大荒水草肥美、物产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四部分内容。先讲“我”初到北大荒感到不习惯;接着讲“我”在草塘边上看到的美丽景色;再讲小丽向“我”介绍春、冬两季草塘丰富的物产;最后讲“我”在水泡子里逮鱼和看到草塘倒映在河水里的美景。本文在表达方面有两个特点:一是采用直接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二是采用人物对话与讲述相结合的方法。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大荒的自然风光,知道那里水草肥美、物产丰富,在增加对祖国山河了解的同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热情;二是配合本组训练项目,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三是学习并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提高阅读速度。

3.读懂课文,体会作者借草塘的美丽,赞美北大荒物产丰富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在读的过程中,想一想,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

第二步,限定时间,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讲述了草塘的可爱?用课文中的语言简要概括回答问题。这一问题的设计一是对学生进行速读训练,二是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学生有的可能概括得比较准确、全面,有的可能有疏漏。教学中,可适当放宽要求,只要通过回答问题,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对课文主要内容有所把握就可以了。

课文介绍草塘的可爱,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述的。

(1)我在草塘边看到的美丽景色。秋天的草塘绿得可爱,茫茫的与蓝天相接。(写草塘的“景色美”)

(2)小丽介绍草塘春、冬两季特有的景色。春天的草塘万物复苏,“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冬天的草塘可以逮野鸡、追狍子。(写出草塘的“特产丰”“景色异”)

(3)我在水泡里逮鱼和看到的草塘倒映在河水中的美景。(写草塘的“物产丰”“景色美”)

第三步,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认真阅读,小组内交流。看作者重点写了什么,用什么方式写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交流中,老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示,并指导交流。

(1)“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这段话写出了草塘“大、美”的特点。“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置”,放、摆的意思,这是用具体的感受说明草塘的大。“浪花”描写的是草塘中的芦苇、蒲草。因为作者把整个草塘比作大海了,所以草塘里的草好像是浪花;而且在微风吹拂下,芦苇、蒲草时起时伏,样子也很像大海中的浪花。“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里作者把草塘里的草拟人化了,写出了草塘的生机勃勃,也反映“我”看到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时的愉快心情。

“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这里作者抓住色彩,写出了草塘上颜色由近及远的变化,“鲜绿——翠绿——墨绿——与蓝天相接”,作者描写色彩的变化是有层次的。

(2)“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都是我用瓢舀的。”这段话写出了草塘物产丰富——狍子多,鱼多,野鸡多,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俗语”概括、形象的介绍,写出北大荒自然美,野生动物多、不怕人等特点。

(3)“冬天更好玩啦!……眼睁睁地让人逮!”这段话写出了草塘冬天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介绍这一部分内容时,作者采用了口语讲述的方式,描述了北大荒冬天特有的景象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乐趣。“穿得像个棉花包似的”,比喻人们身上穿的棉衣多且厚。“皮帽子、皮手套”,强调了它们的耐寒性。“提着根棍子到草塘里去逮野鸡,追狍子”,是说这种“逮”和“追”的方式都是十分特别的,不用费太大的劲就可以得到猎物。“天越冷越好,冻得野鸡眼睛都睁不开。它冷极了就把头往雪里扎,你走到它跟前,像拔萝卜似的,一下就把它拔出来了”。这里作者用的是一个“走”而不是追、撵,可见逮野鸡是多么容易。至于追狍子,更是容易得很,雪地里的狍子跑不了,“眼睁睁地让人逮”。作者通过小丽的讲述,介绍了冬天草塘的可爱和丰富的物产。

(4)“我跑到跟前,扒开草丛一看……,不住地往岸上抛。”这段话突出描写了草塘的鱼多。“方圆十多米的水泡子”“挤挤挨挨的都是鱼”“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这些是侧重通过我的真实感受写草塘鱼多。

(5)“我举目四望……,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这段话描写了芦苇掩映着小河的景色美。作者采用排比句,生动、形象地写出河水的清澈,绿草、蓝天、白云倒映在小河中构成的画面。这是美丽草塘的缩影,是一幅大自然的美景。

这一步骤的讨论、交流学习,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教学中,老师要认真加以指导,以保证教学任务不落空。

2.要加强有感情地朗读训练。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要注意课文中人物身份不同,语言特点也不同;二要注意讲述与抒情的语气不同。小丽向“我”介绍草塘春、冬两季景色时,是口语般的讲述,语速流畅,且带有一种自豪感;而“我”看到草塘的美景,看到芦苇中小河奇丽的景色时,是一种由衷的赞美,语速应当是舒缓的,语调应当有高有低。教学中,可以教师先范读,再让学生相互练习读,评价读,以求达到教学目的。

3.注意积累性训练。本篇虽然是略读课文,但有些语段采用了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引用俗语等写作方法,句式优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去摘录,体会其中的意境。

4.课后拓展——查找资料,以“今日的北大荒”为题,交流今日北大荒的情况。

四、参考资料

北大荒指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牡丹江平原。过去有纵横千里的大片荒原,被人们称为“北大荒”。北大荒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这里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长期处于沉睡中。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到1956年,北大荒的开发初具规模。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的时期。数万解放军复员官兵进军北大荒,谱写了北大荒开发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北大荒的开发者们带着建设祖国的热情向荒原开战,征服了艰苦的自然环境,在千里沃野上建起了一个个机械化的国营农场,把北大荒变成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这是改造自然的奇迹,是艰苦创业的壮丽诗篇。如今的“北大荒”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垦区还出产人参、鹿茸、貂皮等特产。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了解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体会草塘的可爱。继续培养快速阅读课文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草塘的优美景色和丰富物产,体会草塘的可爱;体会课文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北大荒的资料。
教师准备:有关北大荒草塘的录像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学习导读,明确目标。
1、 学生“导读”。
2、 组织学生交流本组教学要求。
二、 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欣赏了宽阔的大草原,畅游了气势宏伟的三峡。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殊的地方——北大荒。
你对北大荒有什么了解?(学生交流各自收集并整理的资料。)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北大荒,去看看那里的“可爱的草塘”。
2、 板书课题,齐读。
3、 找出题目中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齐读课题。(意图:通过抓关键词,引导学生从课题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创设情景: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普普通通的草塘哪?你们知道吗?
2、 学生自主读课文,可在组内交流读书所得。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体会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
四、 诵读悟情。
1、 自主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 同桌合作,分角色练读。
(2) 班内分角色汇报读。
(引导学生体会“我”刚到北大荒感到不习惯)
2、 自主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 读5、6自然段,边读边引导学生想象草塘的美景。
(2) 放录像(或出示挂图),学生分组讨论看到的内容,谈各自感受。
(3) 组织学生比赛读。
(引导学生体会“我”看到草塘优美的景色时惊喜的心情。)
3、 自主学习课文6~17自然段。
(1) 读6~17自然段。
(2) 想象:假如你是小丽,面对家乡优美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心情如何?同桌分角色练读。
(3) 班内分角色汇报读。
(引导学生读出小丽自豪、高兴的心情以及“我”捉鱼时兴奋的情感。)
4、 自主学习课文18自然段。
(1) 读课文第18自然段。
(2) 假如现在你就站在小河边,会发出怎样的感叹?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读出来吧!分组练习。
(3) 班内汇报读
(引导学生既感受到水清景美,又感受到作者激动、惊喜的心情。)
5、 自主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 学生练读。
(2) 组织汇报读。
(引导学生体会“我”对草塘深深的眷恋之情。)
(意图:通过自读自悟,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五、 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第二课时
一、 检查背诵情况。
二、 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1、 同学之间交流书写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2、 自主练写生字新词。要求:书写正确、规范。
三、 小练笔。
用一两段话写一写你印象最深的一处景色。
1、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辅导。
2、 小组内交流欣赏。
3、 小组推荐代表班内交流。
(意图:读写结合,迁移运用,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了解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体会草塘的可爱。继续培养快速阅读课文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草塘的优美景色和丰富物产,体会草塘的可爱;体会课文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北大荒的资料。
教师准备:有关北大荒草塘的录像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学习导读,明确目标。
1、 学生“导读”。
2、 组织学生交流本组教学要求。
二、 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欣赏了宽阔的大草原,畅游了气势宏伟的三峡。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殊的地方——北大荒。
你对北大荒有什么了解?(学生交流各自收集并整理的资料。)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北大荒,去看看那里的“可爱的草塘”。
2、 板书课题,齐读。
3、 找出题目中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齐读课题。(意图:通过抓关键词,引导学生从课题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创设情景: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普普通通的草塘哪?你们知道吗?
2、 学生自主读课文,可在组内交流读书所得。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体会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
四、 诵读悟情。
1、 自主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 同桌合作,分角色练读。
(2) 班内分角色汇报读。
(引导学生体会“我”刚到北大荒感到不习惯)
2、 自主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 读5、6自然段,边读边引导学生想象草塘的美景。
(2) 放录像(或出示挂图),学生分组讨论看到的内容,谈各自感受。
(3) 组织学生比赛读。
(引导学生体会“我”看到草塘优美的景色时惊喜的心情。)
3、 自主学习课文6~17自然段。
(1) 读6~17自然段。
(2) 想象:假如你是小丽,面对家乡优美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心情如何?同桌分角色练读。
(3) 班内分角色汇报读。
(引导学生读出小丽自豪、高兴的心情以及“我”捉鱼时兴奋的情感。)
4、 自主学习课文18自然段。
(1) 读课文第18自然段。
(2) 假如现在你就站在小河边,会发出怎样的感叹?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读出来吧!分组练习。
(3) 班内汇报读
(引导学生既感受到水清景美,又感受到作者激动、惊喜的心情。)
5、 自主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 学生练读。
(2) 组织汇报读。
(引导学生体会“我”对草塘深深的眷恋之情。)
(意图:通过自读自悟,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五、 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第二课时
一、 检查背诵情况。
二、 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1、 同学之间交流书写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2、 自主练写生字新词。要求:书写正确、规范。
三、 小练笔。
用一两段话写一写你印象最深的一处景色。
1、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辅导。
2、 小组内交流欣赏。
3、 小组推荐代表班内交流。
(意图:读写结合,迁移运用,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24
一、教材说明

课文记叙了北大荒草塘的美丽可爱,赞扬了北大荒水草肥美、物产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四部分内容。先讲“我”初到北大荒感到不习惯;接着讲“我”在草塘边上看到的美丽景色;再讲小丽向“我”介绍春、冬两季草塘丰富的物产;最后讲“我”在水泡子里逮鱼和看到草塘倒映在河水里的美景。本文在表达方面有两个特点:一是采用直接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二是采用人物对话与讲述相结合的方法。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北大荒的自然风光,知道那里水草肥美、物产丰富,在增加对祖国山河了解的同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热情;二是配合本组训练项目,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三是学习并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提高阅读速度。

3.读懂课文,体会作者借草塘的美丽,赞美北大荒物产丰富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可按下列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步,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在读的过程中,想一想,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

第二步,限定时间,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讲述了草塘的可爱?用课文中的语言简要概括回答问题。这一问题的设计一是对学生进行速读训练,二是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学生有的可能概括得比较准确、全面,有的可能有疏漏。教学中,可适当放宽要求,只要通过回答问题,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对课文主要内容有所把握就可以了。

课文介绍草塘的可爱,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述的。

(1)我在草塘边看到的美丽景色。秋天的草塘绿得可爱,茫茫的与蓝天相接。(写草塘的“景色美”)

(2)小丽介绍草塘春、冬两季特有的景色。春天的草塘万物复苏,“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冬天的草塘可以逮野鸡、追狍子。(写出草塘的“特产丰”“景色异”)

(3)我在水泡里逮鱼和看到的草塘倒映在河水中的美景。(写草塘的“物产丰”“景色美”)

第三步,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认真阅读,小组内交流。看作者重点写了什么,用什么方式写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交流中,老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示,并指导交流。

(1)“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这段话写出了草塘“大、美”的特点。“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置”,放、摆的意思,这是用具体的感受说明草塘的大。“浪花”描写的是草塘中的芦苇、蒲草。因为作者把整个草塘比作大海了,所以草塘里的草好像是浪花;而且在微风吹拂下,芦苇、蒲草时起时伏,样子也很像大海中的浪花。“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里作者把草塘里的草拟人化了,写出了草塘的生机勃勃,也反映“我”看到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时的愉快心情。

“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这里作者抓住色彩,写出了草塘上颜色由近及远的变化,“鲜绿——翠绿——墨绿——与蓝天相接”,作者描写色彩的变化是有层次的。

(2)“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都是我用瓢舀的。”这段话写出了草塘物产丰富——狍子多,鱼多,野鸡多,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俗语”概括、形象的介绍,写出北大荒自然美,野生动物多、不怕人等特点。

(3)“冬天更好玩啦!……眼睁睁地让人逮!”这段话写出了草塘冬天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介绍这一部分内容时,作者采用了口语讲述的方式,描述了北大荒冬天特有的景象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乐趣。“穿得像个棉花包似的”,比喻人们身上穿的棉衣多且厚。“皮帽子、皮手套”,强调了它们的耐寒性。“提着根棍子到草塘里去逮野鸡,追狍子”,是说这种“逮”和“追”的方式都是十分特别的,不用费太大的劲就可以得到猎物。“天越冷越好,冻得野鸡眼睛都睁不开。它冷极了就把头往雪里扎,你走到它跟前,像拔萝卜似的,一下就把它拔出来了”。这里作者用的是一个“走”而不是追、撵,可见逮野鸡是多么容易。至于追狍子,更是容易得很,雪地里的狍子跑不了,“眼睁睁地让人逮”。作者通过小丽的讲述,介绍了冬天草塘的可爱和丰富的物产。

(4)“我跑到跟前,扒开草丛一看……,不住地往岸上抛。”这段话突出描写了草塘的鱼多。“方圆十多米的水泡子”“挤挤挨挨的都是鱼”“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这些是侧重通过我的真实感受写草塘鱼多。

(5)“我举目四望……,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这段话描写了芦苇掩映着小河的景色美。作者采用排比句,生动、形象地写出河水的清澈,绿草、蓝天、白云倒映在小河中构成的画面。这是美丽草塘的缩影,是一幅大自然的美景。

这一步骤的讨论、交流学习,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教学中,老师要认真加以指导,以保证教学任务不落空。

2.要加强有感情地朗读训练。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要注意课文中人物身份不同,语言特点也不同;二要注意讲述与抒情的语气不同。小丽向“我”介绍草塘春、冬两季景色时,是口语般的讲述,语速流畅,且带有一种自豪感;而“我”看到草塘的美景,看到芦苇中小河奇丽的景色时,是一种由衷的赞美,语速应当是舒缓的,语调应当有高有低。教学中,可以教师先范读,再让学生相互练习读,评价读,以求达到教学目的。

3.注意积累性训练。本篇虽然是略读课文,但有些语段采用了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引用俗语等写作方法,句式优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去摘录,体会其中的意境。

4.课后拓展——查找资料,以“今日的北大荒”为题,交流今日北大荒的情况。

四、参考资料

北大荒指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牡丹江平原。过去有纵横千里的大片荒原,被人们称为“北大荒”。北大荒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这里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长期处于沉睡中。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到1956年,北大荒的开发初具规模。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的时期。数万解放军复员官兵进军北大荒,谱写了北大荒开发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北大荒的开发者们带着建设祖国的热情向荒原开战,征服了艰苦的自然环境,在千里沃野上建起了一个个机械化的国营农场,把北大荒变成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这是改造自然的奇迹,是艰苦创业的壮丽诗篇。如今的“北大荒”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垦区还出产人参、鹿茸、貂皮等特产。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了解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体会草塘的可爱。继续培养快速阅读课文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草塘的优美景色和丰富物产,体会草塘的可爱;体会课文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北大荒的资料。
教师准备:有关北大荒草塘的录像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学习导读,明确目标。
1、 学生“导读”。
2、 组织学生交流本组教学要求。
二、 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欣赏了宽阔的大草原,畅游了气势宏伟的三峡。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殊的地方——北大荒。
你对北大荒有什么了解?(学生交流各自收集并整理的资料。)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北大荒,去看看那里的“可爱的草塘”。
2、 板书课题,齐读。
3、 找出题目中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齐读课题。(意图:通过抓关键词,引导学生从课题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创设情景: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普普通通的草塘哪?你们知道吗?
2、 学生自主读课文,可在组内交流读书所得。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体会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
四、 诵读悟情。
1、 自主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 同桌合作,分角色练读。
(2) 班内分角色汇报读。
(引导学生体会“我”刚到北大荒感到不习惯)
2、 自主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 读5、6自然段,边读边引导学生想象草塘的美景。
(2) 放录像(或出示挂图),学生分组讨论看到的内容,谈各自感受。
(3) 组织学生比赛读。
(引导学生体会“我”看到草塘优美的景色时惊喜的心情。)
3、 自主学习课文6~17自然段。
(1) 读6~17自然段。
(2) 想象:假如你是小丽,面对家乡优美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心情如何?同桌分角色练读。
(3) 班内分角色汇报读。
(引导学生读出小丽自豪、高兴的心情以及“我”捉鱼时兴奋的情感。)
4、 自主学习课文18自然段。
(1) 读课文第18自然段。
(2) 假如现在你就站在小河边,会发出怎样的感叹?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读出来吧!分组练习。
(3) 班内汇报读
(引导学生既感受到水清景美,又感受到作者激动、惊喜的心情。)
5、 自主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 学生练读。
(2) 组织汇报读。
(引导学生体会“我”对草塘深深的眷恋之情。)
(意图:通过自读自悟,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五、 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第二课时
一、 检查背诵情况。
二、 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1、 同学之间交流书写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2、 自主练写生字新词。要求:书写正确、规范。
三、 小练笔。
用一两段话写一写你印象最深的一处景色。
1、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辅导。
2、 小组内交流欣赏。
3、 小组推荐代表班内交流。
(意图:读写结合,迁移运用,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了解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体会草塘的可爱。继续培养快速阅读课文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草塘的优美景色和丰富物产,体会草塘的可爱;体会课文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北大荒的资料。
教师准备:有关北大荒草塘的录像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学习导读,明确目标。
1、 学生“导读”。
2、 组织学生交流本组教学要求。
二、 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欣赏了宽阔的大草原,畅游了气势宏伟的三峡。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殊的地方——北大荒。
你对北大荒有什么了解?(学生交流各自收集并整理的资料。)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北大荒,去看看那里的“可爱的草塘”。
2、 板书课题,齐读。
3、 找出题目中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齐读课题。(意图:通过抓关键词,引导学生从课题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创设情景: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普普通通的草塘哪?你们知道吗?
2、 学生自主读课文,可在组内交流读书所得。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体会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
四、 诵读悟情。
1、 自主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 同桌合作,分角色练读。
(2) 班内分角色汇报读。
(引导学生体会“我”刚到北大荒感到不习惯)
2、 自主学习课文5、6自然段。
(1) 读5、6自然段,边读边引导学生想象草塘的美景。
(2) 放录像(或出示挂图),学生分组讨论看到的内容,谈各自感受。
(3) 组织学生比赛读。
(引导学生体会“我”看到草塘优美的景色时惊喜的心情。)
3、 自主学习课文6~17自然段。
(1) 读6~17自然段。
(2) 想象:假如你是小丽,面对家乡优美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心情如何?同桌分角色练读。
(3) 班内分角色汇报读。
(引导学生读出小丽自豪、高兴的心情以及“我”捉鱼时兴奋的情感。)
4、 自主学习课文18自然段。
(1) 读课文第18自然段。
(2) 假如现在你就站在小河边,会发出怎样的感叹?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读出来吧!分组练习。
(3) 班内汇报读
(引导学生既感受到水清景美,又感受到作者激动、惊喜的心情。)
5、 自主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 学生练读。
(2) 组织汇报读。
(引导学生体会“我”对草塘深深的眷恋之情。)
(意图:通过自读自悟,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五、 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第二课时
一、 检查背诵情况。
二、 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1、 同学之间交流书写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2、 自主练写生字新词。要求:书写正确、规范。
三、 小练笔。
用一两段话写一写你印象最深的一处景色。
1、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辅导。
2、 小组内交流欣赏。
3、 小组推荐代表班内交流。
(意图:读写结合,迁移运用,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