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一句古文

故知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知命之情者,不忧命之所无奈何。

求教,这一句的出处,以及意思,和什么时候用,谢谢各位了

出自刘文典《庄子补正》—— 外篇:达生第十九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注〕生之所无以为者,分外物也。〔释文〕达生达,畅也,通也。广雅云:生,出也。〇姚范曰:「生」,读为性。淮南诠言训正作「性」。典案:姚说是也。「性」与「命」对言。周礼地官「辨五地之物生」,「生」,郑读为性,是其比也。淮南子泰族篇「故知性之情者,不务性之所无以为」,即袭用此文,尤其塙证。「情」、「诚」古通用,「达生之情」即达性之诚也。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柰何。〔注〕知之所无柰何者,命表事也。〔疏〕夫人之生也,各有素分,形之妍丑,命之修短,(奚) 及贫富贵贱,愚智穷通,一豪已上,无非命也。故达(生) 於性命之士,性灵明照,终不贪於分外为己事务也。一生命之所钟者,皆智虑之所无柰之何也。〇马叙伦曰:「知」,当依弘明集引正诬论作「命」。淮南诠言训亦作「命」。典案:马说是也。淮南子泰族篇作「知命之情者,不忧命之所无奈何」,字正作「命」,可证马说。道家书皆以性、命对言,作「知」则非其指矣。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注〕知止其分,物称其生,生斯足矣,有余则伤。〔疏〕物者,谓资货衣食,旦夕所须。夫颐养身形,先须用物,而物有分限,不可无涯。故凡鄙之徒,积聚有余而养卫不足者,世有之矣。〔释文〕物称尺证反。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注〕守形太甚,故生亡也。〔疏〕既有此浮生而不能离形遗智,爱形太甚,亡(夫)[失] 全生之道也。如此之类,世有之矣。〔释文〕无离力智反,下同。大甚音泰。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注〕非我所制,则无为有怀於其间。〔疏〕生死去来,委之造物,妙达斯原,故无所恶。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注〕故弥养之而弥失之。〔疏〕夫寿夭去来,非己所制,而世俗之人,不悟斯理,贪多资货,厚养其身,妄谓足以存生,深可悲叹。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注〕养之弥厚,则死地弥至。〔疏〕厚养其形,弥速其死,故决定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注〕莫若放而任之。〔疏〕夫驰逐物境,本为资生,生既非养所存,故知世间物务何足为也!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注〕性分各自为者,皆在至理中来,故不可免也。是以善养生者从而任之。〔疏〕分外之事,不足为也;分内之事,不可不为也。夫目见耳听、足行心知者,禀之性理,虽为无为,故不务免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4
这句话来自文子的《通玄经》下德第九章
我也是读到这句话时不是很理解,百度了一下,竟然是10年前的提问
我就试着用自己的理解来说明一下,如有不妥之处,多指教。
要想了解这句话,先看看原句上下文:
老子曰: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未有得己而失人者也,未有失己而得人者也。故为治之本,务在安人,安人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不夺时,不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用,节用之本,在于去骄,去骄之本,在于虚无,故知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知命之情者,不忧命之所无奈何。
这么一大段其实可以用四个字:修己安人!
自我修炼到一定阶段,自然就能够知生知命,坦坦荡荡的生活,不会再蝇营狗苟。正如王勃所说:君子安平,达人知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