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的释小龙:2岁练武,父亲当他“摇钱树”,如今风光不再

如题所述

娱乐 圈有很多童星出道的明星,如今境遇早已各不相同。

而提到童星,就不得不提当年红透大江南北的“功夫小子”释小龙。

那些年,他和搭档郝劭文合作的电影,陪伴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作为一个会武功的小童星,释小龙一度被认为是功夫巨星的接班人。

如今,释小龙早已没了当年的名气,甚至再无佳作出现,一度变得销声匿迹。

一个曾经如日中天的童星,长大后却沦落为无戏可拍的三流演员,让人倍感惋惜。

而提起释小龙年少时的心酸经历,父亲陈同山当年对他到底有多“狠”?

1988年,释小龙出生在河南登封,一个武术之乡。

释小龙家族四代都是习武之人,是响当当的武术世家。

所以到了释小龙这一代,自然也就理所应当接受武术熏陶。

父亲陈同山是当时少林武校的校长,自小习得一身少林功夫的他成了释小龙的引路人。

在陈同山眼里,儿子释小龙就是自己的接班人,长大后也一定会别有一番作为。

按他自己的话说,儿子释小龙是块练武奇才。

于是,在释小龙两岁的时候,陈同山就把他送到了少林寺参禅拜佛,习武练功。

而且还拜了释永信为师,成为了一名少林俗家弟子。

他也从原名“陈小龙”改法号为“释小龙”,朝着“武打明星”之路艰难奔去。

性格刚毅的陈同山对释小龙非常严格,绝不心慈手软,一个字“狠”。

从两岁开始,释小龙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要被父亲强行拉起来去练习武术基本功。

有时候,光是一个马步就要释小龙扎一个上午,还要绕着少林寺跑步,不能有任何怨言。

各种高强度的训练对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子来说,其压力和阴影可想而知得有多大?

从小在父亲严格的训练下,释小龙早已在潜意识里养成了言听计从的习惯。

而父亲也成了他童年时光中最害怕的人。

释小龙练习不到位时,父亲陈同山甚至会直接动手教育,而释小龙会潜意识的蜷缩躲避。

“乖小子”释小龙不敢埋怨和生气,眼泪伴随着委屈度过不快乐的童年。

陈同山后来感慨回忆说:

“我对释小龙的训练太严格了,太狠了,也不知道心疼孩子。

我给他下腰,给他劈叉,我光想着一下子给他摁下去。”

而释小龙的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却又对此无可奈何。

有时候,看到幼小的释小龙如此艰辛,只能躲在一旁偷偷掉眼泪,不敢多看。

释小龙对于父亲的严厉要求,从来不敢说一个“不”字,更别说逃避。

所以,练武和哭成为了释小龙童年生活的全部。

不过,有一样是父亲陈同山预料对的,释小龙果真是一个练武奇才。

而且毅力和耐力都非同寻常,也让陈同山更加坚定了自己望子成龙的想法。

在少林寺,释小龙学会了通臂拳、醉剑、醉拳、少林棍、五行拳等传统套路。

他说:“那个时候跑步、跑楼梯、压腿、下腰,反正除了不能练的其他都练。”

1992年,4岁的释小龙就在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表演中,获得少林通臂拳、罗汉棍两项优秀大奖。

这让释小龙一举在武术界打响名号,为其成功步入演艺圈奠定了基础。

1993年,释小龙在河南电视台“春节少儿联欢晚会”表演武术节目。

这一年,小有名气的释小龙被台湾的长宏影业公司一举相中。

几个月后,父亲带着他成功签约长宏影视公司,成为旗下签约艺人,正式步入演艺圈。

这一年,释小龙才仅仅5岁。

儿子如自己所愿成功走进影视圈,陈同山内心充满了自豪和期待。

陈同山还专门找了一个少林拳师指导释小龙练武,还请了家教老师教他文化课。

对于还懵懂无知的儿子,陈同山交代他说: “做演员也一样,为了干好,一定要舍得吃苦。”

1994年,释小龙被导演朱延平邀请拍摄电影《旋风小子》。

他和台湾另一个小朋友郝劭文搭档,成了剧组中的活宝二人组。

不过相对于郝劭文的轻松快乐,释小龙拍戏时却是如同噩梦,不堪回忆。

释小龙参演《旋风小子》的拍摄,父亲陈同山要求加入剧组,做副导演。

朱延平虽不情愿,但也只能因为没有合适演员而被迫答应。

有父亲在剧组,释小龙的压力直线飙升。

进剧组的第一场戏,释小龙就要完成飞檐走壁的高难度动作。

他直接被钢丝吊在半空,让年纪尚小又第一次拍戏的释小龙吓得直接嚎啕大哭。

武术指导一声令下,释小龙在半空中被人狠狠摔了出去,然后又撞到墙上再落地。

当时所有剧组工作人员都心疼不已,认为年纪这么小就要如此辛苦,实在不忍心。

见到在半空中边哭边吐的释小龙,父亲陈同山却对他大吼教育说:

“小龙你别哭,你是男子汉!”

作为导演的朱延平听到后一脸疑惑地说:

“哎呀,才三岁什么男子汉,你放他下来吧。”

这一场戏拍完后,留下阴影的释小龙忍不住打电话和妈妈说要回家。

结果父亲陈同山说:“哪个练武的人不是起早贪黑?一点苦都吃不了,你怎么能做大事?”

于是他给释小龙规定了“三不”原则: “不迟到,不偷懒,不撒娇”。

一向乖巧听话的释小龙,就再也不敢在拍戏时提回家的事。

不过,对于这部让自己胆战心惊的戏,释小龙没有白白付出。

这部电影上映后,迅速爆红大江南北。

片中的释小龙和郝劭文至此一炮而红,成为冉冉升起的最佳童星搭档。

而释小龙更因为一身漂亮流利的功夫,让观众至此记住了这个功夫小子。

随着释小龙的爆红,作为代理人的父亲跟着赚的盆满钵满,也至此把他当成了“摇钱树”。

可以说,释小龙的演艺事业,也是一部励志而辛酸的悲伤史。

我们知道很多童星,有的时候拍了几部戏之后,就因为父母原因不拍了,选择隐退去读书。

但释小龙却恰恰相反,不但没有因此退圈,反而被父亲安排的满满当当,各种签约与接戏。

甚至为了让释小龙拍戏,选择不让他读书。

后来他又马不停蹄拍摄了《笑林小子》系列、《十兄弟》、《少年包青天》、《少年黄飞鸿》等等影视剧。

让年少的释小龙成为家喻户晓的功夫童星,让人喜爱又崇拜。

风靡亚洲的释小龙甚至掀起了一股“少年英雄”的强劲旋风,未来无限可期。

但是这个成名之路,也让释小龙付出了比同龄人千倍万倍的酸楚与代价。

所以有时候,我们在片中常常看到郝劭文没心没肺的笑,而总感觉释小龙一副非常沉闷不乐的样子。

那种本该属于童年时的单纯快乐,当年在他身上显得荡然无存。

1997年的一天,释小龙在横店拍戏。

爷爷因为想念孙子,不顾陈同山反对跑到了横店探班,而这一去将自己心疼坏了。

在剧组的释小龙忙的不可开交,不是拍戏就是躺在椅子上睡着了。

到了吃饭时间,释小龙还有一场戏要拍,拍完后爷爷给他做好的面都没来得及吃,然后又累的睡着了。

看到年纪这么小的亲孙子如此辛苦,爷爷回到河南老家非要陈同山将释小龙接回家。

他哽咽着对陈同山说: “演戏那是小孩干的活吗?哪个家长这样狠心的。”

1998年,在释小龙的哭诉下,陈同山这才答应送10岁的释小龙去读小学三年级。

读了书的释小龙,终于有了和同龄人一样的快乐与轻松。

“因为学校里才有小朋友一起玩。”

但这样无忧无虑读书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父亲陈同山又改变了主意。

后来《少年包青天》的导演找到陈同山,希望释小龙可以出演少年展昭一角。

此时的陈同山再次心动了,觉得这又是儿子一次很好的机会,不能错过。

于是,刚刚安稳上了不到半个月学的释小龙,又再次被父亲送去剧组拍戏。

而这个决定,也遭到了妻子和家人的一致反对,甚至觉得陈同山是想拿儿子赚钱。

一向强势的一家之主陈同山最终力排众议,执意将释小龙送进了片场的大门。

不过,有失必有得,释小龙饰演的少年展昭,也让他的演艺事业再次攀上了一个高峰。

2000年的时候,和释小龙一起拍戏的好朋友郝劭文在台湾读书去了,隐退 娱乐 圈。

这个年纪的释小龙感觉到了长大的孤独,拼命拍戏的日子既无趣又没有可倾诉的朋友。

“为什么我妈妈不能像晓文的妈妈一样陪着我?”

2001年,在香港拍戏的释小龙忍不住对父亲说,自己不想拍戏了想去上学。

陈同山嘴上答应,但却不甘心儿子就这样放弃打拼多年的演艺成就。

因为,他觉得儿子是处于过渡阶段,只要熬过去日后就能成为大明星。

所以,释小龙提出上学的建议,被一拖再拖。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渐渐长大的释小龙和家人关系越来越冷淡。

有时候,根本和家人说不上几句话,这让陈同山开始反思自己。

2003年,为了能让释小龙找回丢失的快乐,决定送他出国读书。

后来,释小龙进入了美国著名的曼哈顿私立国际艺术高中读书,终于暂停了演艺事业。

当时他给父亲陈同山发了一条信息说:“谢谢爸爸。”

至此之后,一代人心中的“功夫小子”开始淹没在时代的浪潮中,渐行渐远。

而属于他梦寐以求的自由时刻,也在那时被彻底开启。

读完书回国后的释小龙,开始脱离父亲,独立重返 娱乐 圈。

但此时的释小龙已经完全没了年少时的名气和热度,归来时平平无奇,物是人非。

后来主演的影视剧大多不温不火,有的也只是一些配角出现,甚至被说成“长残了”。

他也遗憾告别了自己当红的童星时代,过了气没了名。

2010年,释小龙又和何洁传出了恋情,最后不欢而散,一度导致口碑急速下滑。

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不拍戏的释小龙却过上了从出生开始就没有过的自由人生。

而陈同山也靠着儿子释小龙拍戏赚的钱,打着他的名号开了几家武术学校。

而且名下还有6家公司,成了一个隐形富豪。

后来武校遭受了女童去世的丑闻,释小龙也跟着再次受到影响。

如今,没了往日巅峰事业的释小龙,过上了滋润的“富二代”生活。

对于曾经父亲的严苛教育,多年后有人曾这样问他:

“你小时候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生活,有抱怨过父母吗?”

释小龙释怀地说: “可能比同龄人要承受得多,但已经都弥补回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08
释小龙的一生可谓是辉煌而酸楚的。他出生在武术世家,从小便被父亲释永信带入武林。2岁的时候,他开始练习武术,还被父亲当作“摇钱树”来培养。自幼就接受严格的训练,释小龙的实力也在不断地提升。在1998年,他在香港武术比赛中获得冠军,成为当时唯一获此殊荣的非香港本地人。此后,他在多部电影中出演,备受赞誉。《少林足球》、《功夫》、《太极张三丰》等电影中,他的表演无不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个大玩笑。在2003年的时候,他跟随师父出席活动时被暴徒刺伤,不幸身亡。他的离世令人感到心酸和惋惜,留下的是一份不解和伤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