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灵武381吴丽丛

《平均分》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本节包括两个例题,例 1 认识“平均分”,例 2 学习“平均分”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除法学习的难点, 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 的含义。教材第9页例2是“平均分”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 橘子,充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 形成相应的表象,不但关注“分”的结果,“分”的过程,同时更加关注“分”的方法,从而达到 最终的教学目的。二、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用语言表述平均分。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三、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学习难点: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一:认识平均分(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 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 些物品。(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设计意图: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 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节课以二(1)班学生参观科技馆活动的情境引入,自然 有趣,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一种愉快、亲切的情绪。】(二)自主探究,认识平均分。1.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 糖果要求),“把 6 块糖果分成 3 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 6 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 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 验。】 2.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 (课件出示教材第 8 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3.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设计,让学生不但在直观上认识“平均分”,而且会用语言表达“平 均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完成“做一做”第 1 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直观表象的认识。通过分析汇报“为什么 是或不是平均分”,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平均分”,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和理解。】 (三)跟进练习:说一说。课件 3 个 3 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 个一份,一共 5 份。出示问题一共有 ( )个胡萝卜,每(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师:一共有几个胡萝卜?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 1 个 1 个地数,可能 3 个 3 个地数, 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 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7.独立完成“做一做”第 2 题。完成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述概念,在“做一做”第 2 题的基础上又 加练了一道类似的题目。此环节,教师必须舍得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说,通过动作和语言 的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为除法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活动2: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的方法1.谈话引出例 2。 师:我们刚刚帮助二(1)班的同学把 6 块糖果平均分成了 3 份,每份分得了 2 块。他们 还准备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成 6 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 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心理过程。通过操作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情感需求,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发 散性思维。通过让学生操作分学具、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平均分的 不同方法,加深对“平均分”“每份”“几份”概念的理解。】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 9 页的“做一做”。 ①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 2 份”是什么意思?(把 10 盒酸奶分成份, 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 操作:用 10 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 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 10 盒酸奶平均分,分成 2 份,每份有 5 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橘子的方法。 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教师先说一个例子, 然后指定学生说。(如:把 18 个橘子平均分分成 6 份,每份有 3 个;把 6 颗糖果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有 2 颗……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同时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活动3:巩固练习,拓展提升1.完成教材 11 页练习二第1题 。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 2 和第 3 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 3 种分法不 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第 1 种分法,突出是 4 份,但没有平均分;第 3 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 2 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 2 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 3 题。 (1) 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 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课件演示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 脑中形成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利用教材编排的练习题,引导学 生通过“判一判”“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巩固知识开发智 力的目的。】 4.拓展作业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设计意图:把平均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 5、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和语言说一说课堂所得所获,锻炼学生能够抓住课堂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总结。】学习评价设计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用语言表述平均分。 2.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注重分的过程、方法、结果。 板书设计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 )个。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1.作业时间:20分钟2.作业内容:(1)通过动手操作,用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2)教材练习二1、2、3题。(3)拓展应用。    3.作业目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操作中体验,感知中学习本教材资源通过让学生操作分学具、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深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过程中获取,交流中内化本教材资源强调学生在过程中感受。从课初的“分糖果”,到课中的“分橘子”,都是让学生充分交流达到知识的内化,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反思与改进《平均分》是学生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呢?本节课,在教师一步步引导下,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具体操作的过程联系起来,在脑海里建立起平均分在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突破了平均分的难点,认识除法也就水到渠成了。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1、个别问题提出时语言不够准确、严谨,使得学生的回答、操作不是我所希望的,显得自己有点措手不及。2、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有关“平均分”的事例,学生找的都很好,只是表述不是很清楚,教师应抓住动态的生成资源,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是“平均分”为什么不是。3、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