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他诸多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学说流派。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尤其是东方文明的源头之一,不仅在历史进程中产生过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仍发挥着作用。

从思想内涵来看,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本精神,大体上表现为四个方面,即天人合一的观念、以人为本的观念、刚健有为的观念、以和为贵的观念。这些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智慧的源泉、文化传承的载体,既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宝贵资源

传统文化作为曾经长期在中国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文化系统,作为长达两千多年官方意识形态,无论在社会生活的深层还是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中都还有着深刻影响。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进程中,应该始终重视提炼和汲取我国人民在古今创造的所有优秀精神财富,既包括传统的儒释道中有借鉴价值的内容,也包括从国外传入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既保持民族优秀传统,又适合当代社会特质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

如果没有文化的提升,没有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不可能的。而在文化复兴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就是深入研究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不但需要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而且需要从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方面加以深入研究。我们能否在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中学会并善于综合中西古今,将直接关系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对传统文化要作全面而科学的分析,既不能采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也不能厚古薄今。正确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创新,重在创造性转换。以儒家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是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保持着“耕读传家”特点的半天然半教化的社会,这种社会经济文化结构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如今已不复存在,与此相联系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时带来了思想观念方面的进步和民族精神的提升,发展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为坚实可靠的保证。从当今中国的现实状况看,应该充分肯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开拓了生产力发展的广阔领域,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了新的条件,增添了新的活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催生着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观念和进取精神大大增强。

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把弘扬传统文化与培育民族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04
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与现在所有现代化的东西无关

可以说,今天所有现代化建设,其实就是“全盘西化”的建设,现代化建设说穿了,就是“欧美”化建设,与中国特色或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任何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在所谓的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的是一个十分尴尬的角色;

它之所以没被抛弃,原因仅在于中国人的民族感情,而不是它对这个社会还能起什么作用、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一方面,人们越来越依赖现代化物质文明,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但另一方面,“中国情节”又导致人们在感情上,无法抛弃已经毫无意义可言的中国传统文化,总希望既能享受西方物质文明的方便与好处,又能避免由此带来背弃民族感情的“内疚感”和天朝老大的“荣誉感”,总希望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就纷纷结合出“四不象”,比如各种汽车合资企业,名称上就出现“一汽马自达”、“东风日产”等“四不象”现象,

如果名字写在前面的,相当于“中国传统文化”,名字写在后面的,就相当于所谓的“现代化建设”;前者只是个形式,它代表中国人的面子,靠它是无法生产出汽车的,而后者才是实质内容,才是制造汽车的核心能力,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无关,它只是因各种原因,与“中国传统文化”粘贴在一起了而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