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词有什么不一样,说出两点区别

如题所述

  诗和词的区别:
  1、从形式方面,诗有律诗和绝句,有七言和五言之分;词在每种词牌名下有固定格式,每句几个字都有要求。
  2、从题目方面,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词必须有词牌名。
  3、从韵律方面,诗严格讲究平仄,当然也有例外;词对于平仄没有过多要求。
  笼统而论,“诗”可以说是所有韵文的总称,其中也包括了“词”。但严格说来,“诗”与“词”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
  诗: 是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国保存最早的诗集是《诗经》。可以看出那时的诗的体式是很自由的。大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反映现实生活,抒发喜、怒、哀、乐情感的歌谣。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文化的进步,文人的参与等等因素的影响,“诗”的内容和体式也都不断发展。到了唐代,有着严格的行数、字数、平仄限制的格律诗成为诗歌的主流。格律诗主要有两大类: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至七字。绝句每首四句,是律诗的一半。“绝,断也。”可以理解为:把律诗斩掉一半就是绝句。律诗和绝句还严格讲究音节的平仄和上下句的对仗。平时说的“唐诗”一般指这些诗。请比较下边两首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五律) 登颧雀楼 (五绝)
  王 勃 王之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对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对仗)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对仗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词:也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歌词,所以又叫“曲子词”。为了便于歌唱,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在唐宋时代,熟悉音律的词人是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的,叫“填词”。后来一般词人不再理会音律,只按前人作品的字句平仄来填写,使词逐渐脱离音乐,成为纯粹的文学形式、诗的别体了。词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
  “词”也有固定的格式,有句数、字数及平仄限制,但没有律诗绝句那么严格。与“诗”的最明显区别是句式的多变,有时一个字便是一句。(现代诗也有长短句,但与“词”是不同的。现代诗的长短是完全自由的,“词”是有固定的行数、字数及格式要求的。)
  另外,词的语言更接近口语,更通俗易懂。并且较长于表现纤柔缠绵的情感。
  “词”的不同风格的标识是“词牌”。如“菩萨蛮”、“卜算子”、“满江红”等。每个“词牌”代表一个特定音律节拍,古人用“词谱”记录之,相当于现在的乐谱。只是早已失传,今已无人能解。只能从中了解词的句式结构和平仄变化而已。
  即使如此,“词”仅作为一种文学,其光芒也足以让中华民族骄傲的了。
  现与大家一起欣赏两首词:
  鹊桥仙.七夕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