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莫让道德绑架善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4-08
这是一篇议论文,按照议论文的要求,第一段提出论点,本文标题就是论点.然后先议论“为什么”,比如遵守课堂纪律是学习的需要,遵守课堂纪律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心,遵守课堂纪律将来才能遵守社会法律等.再议论如何做,比如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入手,经常对课堂纪利进行总结表扬先进寻找不足等.下文可以作为参考.主要讲的是如何做.
遵守课堂纪律 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是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场所.遵守课堂纪律,保持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方面是对老师的尊重,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上课铃响以后,学生们利用一两分钟的时间进行短暂休息,平静一下课间激动的情绪,取出课本、文具,准备上课.老师进教室后,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才能迅速坐下.坐下时,不要太猛,以免弄得桌椅发出响声.
如果上课迟到了,应特别注意举止的文明和礼节的周到.迟到是违反校纪的行为,如果迟到者冒冒失失往教室里闯,既不尊敬老师,也打搅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迟到后,进教室前要用老师能听到的声音喊“报告”,征求老师同意后,才能归位,归位时,一定要小心谨慎,动作快,脚步轻,以免再次影响他人.回到座位,要立刻拿出书本,认真听讲,不要左顾右盼.如果老师当时没有问迟到的原因,下课后一定要找老师讲明情况并致歉.
要聚精会神地听讲,不要左顾右盼,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更不能跑离座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举手发言回答老师的提问,身体要站直,说话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别人回答问题时,不要交头接耳.别人回答错了时,不要起哄.
当老师讲课进度快了,导致学生没有听懂、老师讲的与学生平时看的有出入或老师讲漏题,学生要提示时,可以采用举手发言的形式向老师反映问题,而不要大声喊“我没听懂”、“你讲错了”、“你讲漏题了”.向老师指出问题时,要有礼貌,如“老师,您讲的××问题,我没听懂”、“老师,××书上是这样讲的”、“老师,您讲漏题了”等.老师肯定会接受你的意见,改正教学中的问题.上课提示老师讲课存在的问题时,可能会影响讲课进度,最好下课后个别找老师商讨效果更佳.
讨论是学校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讨论时要注意发言的艺术性,陈述自己的观点,一定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让别人听清自己的观点.陈述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言,切忌气势咄咄逼人,目空一切.表明自己的立场时,要有礼有节.如果别人不同意自己的观点,提出异议,应虚心听取,不可出言不逊.
遵守纪律,做合格的中学生
徐生龙
什么是纪律?纪律就是规则,是指要求人们遵守业已确定了的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规范,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章、制度和守则的总称.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为了共同劳动和生活,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要求建立相应的行为规则,用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这种行为规则,就是最初的纪律.没有这种行为规则,人们就无法协同活动,无法同自然抗争,也无法有秩序地生活下去.
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都有维护自己利益的纪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前苏联著名将领苏沃洛夫有句名言:“纪律是胜利之母.”革命战争要取得胜利依靠铁的纪律,而今天,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的进程中,同样需要强调纪律.这是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维护安定团结,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个工厂如果没有劳动纪律,工人们各行其是,这个工厂就会乱乱糟糟,生产就会陷于瘫痪.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交通纪律,居民们在街上随心所欲,你骑自行车乱闯红灯,我驾汽车横冲直撞他步行随意穿越马路,那么这个城市的交通状况必然是一片混乱,交通事故带来的不幸就会降临在许多人的头上.
青年人都向往自由,而纪律又是以约束和服从为前提的,因此有些青年人便产生了误解,认为遵守纪律和个人自由是对立的,要遵守纪律就没有个人自由,要个人自由就不该有纪律的约束.
纪律和自由,从表面上看,二者好像是不相容的,实际上却是分不开的.遵守纪律,才能使人们获得真正的自由;不遵守纪律,人们就会失去真正的自由.
凡是纪律,都具有必须服从的约束力.任何无视或违反纪律的行为,都要根据性质和情节受到程度不同的批评教育甚至处分,就是说,纪律是严肃的,它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同时,纪律又需自觉遵守.只有自觉纪律才是铁的纪律.这是因为,纪律同法律、道德虽然同属行为规范,但它们的作用范围不同,纪律介乎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纪律与道德的不同之处,在于纪律具有强制性的要求,但这种强制性又比法律弱些,而自觉性的要求则比法律强些.所以,遵守纪律还需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
纪律属于道德的范畴.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纪律或无视纪律的约束,那就是没有道德.一个人的纪律性如何,能够直接反映出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惟有思想道德高尚,对纪律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理解,且具有执行纪律、维护纪律的高度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