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61章原文及译文

如题所述

道德经第61章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pìn),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mǔ),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治理一个很大的国家,要像江海那样安于处在卑下的地方,居于天下雌柔的位置,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于这里。雌柔能以安静宁定战胜雄强,就在于它既能以静制动又安于居下。所以,大国如能对小国谦虚卑下,则必然能取得小国的信任依附;小国若能对大国谦虚卑下,则也能取得大国的信任支持。

所以,不管是大国用谦虚卑下取得小国的信任,还是小国用谦虚卑下取得大国的信任,大国无非是想兼并小国,小国无非是有求于大国。这样大国小国都可以达到各自的愿望。特别是大国,更应该谦虚卑下。

解析:

春秋末期,诸侯国的兼并战争日益激烈,大国试图称霸天下,小国力图保全自己,人民的处境则苦不堪言。面对战争带来的灾难,老子痛心疾首,忍无可忍,终于发出了“大国者下流”的感慨。这里所说的“下流”,指的不是卑贱、无耻,而是江河的流向。

我们知道,水都是向低处流的,海之所以能够包纳百川,就是因为它甘居下位,无所不包,所以才成就了自己的“大”。它的作为是合乎道德的,所以它能长久而广博。在老子看来,大国如果能像大海那样谦和,甘居卑下的位置,那么国家就能太平,人民就能安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