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孙悟空弄断了人参果树去找菩提祖师。怎么菩提祖师不在那了

如题所述

原著中没有这一情节,须菩提祖师(原著名字,老版电视剧是“菩提祖师”)在“赶走”孙悟空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为救人参果树而寻访恩师的戏,是电视剧编剧的改编,不是原著作者的设定。

其实,“须菩提”是宗教词汇,意即“觉悟”(不是相对的,而是绝对的觉悟)。其实,祖师象征觉悟心,孙悟空为求长生,“打破顽空”,所以见到了觉悟心,即见到了祖师;但是,一旦有了本事,炫耀心生,就又入了“执迷”,所以就见不到觉悟心了,被“赶走”,如果还希望觉悟,只有“打破顽空须悟空”,即再入修行之中,最后求得正果,见到如来佛祖(原著称作“真如”,象征“真如本性”,是后天的觉悟),从而等于找回了当年的“赤子之心”,但是前者是先天的,所以即使找回了觉悟,也不完全是当年的那样了。

原著里孙悟空被作者称作“心猿”,即“人心躁动如猿”,一刻也不能安静,这是修行的大忌;玉龙(原著名字,而民间称作小白龙)被作者称作“意马”,即“人意桀骜如马”,意念乱奔,毫不坚定也是修行的大忌,合起来是“心猿意马”。所以为了“心性修持”(原著词,也是原著中心思想之一),达到超脱凡俗的境界,一是要约束心,一是要约束意,这两点在原著中通过两个片段体现出来:一是给“心猿”孙悟空戴上紧箍,约束“心猿”(原著中,紧箍咒叫做《定心真言》,象征“定心”。这一故事,叫做“心猿归正”);一是山神土地奉观音菩萨之命给玉龙配上鞍辔(可惜电视剧删去了这一情结。其实这一情节是有意义的,原著着墨极多,这一故事叫做“意马收缰”)。

管住心和意,才能进行修行,才能终成正果。老版电视剧在故事上虽好,但是编剧对原著改动还是很大的,很多故事不是原著那样的,更加可惜的是原著的中心思想没有丝毫体现(这一点毫不夸张),这是比较遗憾的。现在很多人没有看过原著,而且喜欢批判原著(说原著BUG多,其实不是原著的漏洞,而是影视作品的漏洞),是不对的。希望提问的朋友能看看原著:这是一部修心的“寓意”,成圣的“宝典”,而不是“童话”。

所以,回到提问朋友的问题上来,孙悟空取经路上,是在修行,在找寻觉悟等等最高的境界的过程之中,尚未修行到“赤子之心”的阶段,当然见不到“觉悟心”须菩提祖师咯!

参考资料:《西游记》原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05
首先,菩提祖师其实是和阿弥陀佛起名的佛教圣人,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曾导致菩提直接出手,为了给他历练,便决定以后不在见他,除非孙悟空得成正果…就是这个原因
第2个回答  2010-07-05
菩提祖师在那,不过不愿意管而已, 孙悟空出师的时候菩提老祖就说过, 要是在外面闯了祸不要说是他徒弟,他不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