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达伊科维丘人物介绍

如题所述


康斯坦丁·达伊科维丘
康斯坦丁·达伊科维丘(ConstantinDaicoviciu;1898年3月1日——1973年5月27日)罗马尼亚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左翼爱国政治家、国务活动家,考古学博士、考古学和古代史教授、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克卢日-纳波卡巴贝什-博尧伊大学校长,特兰西瓦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达伊科维丘是历史民族主义的代表,罗马-达契亚延续论的主要创立者。
中文名:康斯坦丁·达伊科维丘
外文名:ConstantinDaicoviciu
国籍:罗马尼亚
民族:罗马尼亚人
出生地:奥匈帝国卡瓦兰乡
出生日期:1898年3月1日
逝世日期:1973年5月27日
职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政治家,大学教授
毕业院校:克卢日大学、罗马的罗马尼亚学院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罗马-达契亚延续论的主要创立者
创建特兰西瓦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
创建萨尔米泽杰图萨考古博物馆
代表作品:《古代特兰西瓦尼亚》、《达契亚》
学位:博士
学术称号: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
学术称号:罗马尼亚社会政治科学院院士
荣誉称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
政党:罗马尼亚共产党
人物传记
1898年3月1日,康斯坦丁·达伊科维丘生于奥匈帝国巴纳特地区卡瓦兰乡(今罗马尼亚卡拉什-塞维林县康斯坦丁·达伊科维丘乡)的一个东正教神职人员家庭。幼年时在家乡和卢戈日的教会学校接受小学教育,小学毕业后获得卡兰塞贝什教区希腊东正教学校罗马尼亚教师会议提供的奖学金,1909年——1916年在卢戈日和卡兰塞贝什念中学,1916年被征入奥匈帝国军队,并派到意大利战场参加战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1918年,达伊科维丘在锡比乌大都会教堂“伊曼纽尔·古都”文化基金会奖学金的资助下就读于克卢日大学,1919年春天他又被征召入伍,编入克卢日第83步兵团,被授予少尉军衔,从事翻译工作,这次他随部队被派到了蒂萨的前线。
1920年——1924年,康斯坦丁·达伊科维丘就读于克卢日-纳波卡“斐迪南一世国王”大学历史与哲学系,专攻古典文献学、拜占庭史和考古学,1922年在考古学和钱币学研究所完成实习。1923年毕业后在大学考古、古典文献学和金石学系任教。1924年创建萨尔米泽杰图萨考古博物馆。1925年——1927年,他从在罗马的罗马尼亚学院获得奖学金,作为访问学者在意大利进行学术交流。
回到克卢日后,1928年任克卢日大学考古、古典文献和金石学系助理讲师,1932年任副教授,1938年——1968年任克卢日大学考古学、古典文献学和金石学教授。在1920年至1941年间,他曾担任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历史古迹委员会秘书。1929年——1940年任蒂米什瓦拉巴纳特博物馆《巴纳特年鉴》期刊编辑。1930年攻读博士学位,1932年获得古代史和考古学博士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艰难岁月,克卢日大学迁移到锡比乌避难,1940年10月——1941年5月任克卢日大学文学与哲学系主任,1941年12月——1942年7月任副主任。1944年8月罗马尼亚解放后,1945年再次担任系主任。1945年——1973年任克卢日特兰西瓦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多年来,他担任克卢日大学古代史和考古学系的负责人以及克卢日大学古典研究所所长。
在政治上,康斯坦丁·达伊科维丘是罗马尼亚国家自由党的左翼成员,积极支持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和罗马尼亚共产党,1945年加入罗马尼亚共产党(1948年—1965年称罗马尼亚工人党)。1946年11月19日当选为罗马尼亚王国国民议会议员,1946年12月1日——1947年12月30日任罗马尼亚王国劳动和社会福利部副部长。1947年12月30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1965年改称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后,1948年3月——1949年3月任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秘书。1948年3月28日——1973年5月27日当选为第一至第六届大国民议会代表。
1948年6月9日当选为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历史科学部通讯院士,1955年7月2日当选为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历史科学部院士,1959年——1963年任罗马尼亚科学院历史科学部主任。1949年5月——1973年5月任罗马尼亚科学院克卢日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1956年——1959年任克卢日“维克托·巴贝什”大学校长,1959年——1968年任克卢日“巴贝什-博尧伊”大学校长。1961年3月21日在罗马尼亚第四届大国民议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1965年3月17日、1967年12月9日、1969年3月12日连任国务委员会委员。1969年——1970年任卡拉什-塞维林县历史博物馆《巴纳特卡》年鉴编辑委员会主席。1970年2月当选为罗马尼亚社会和政治科学院历史和考古学部院士。
康斯坦丁·达伊科维丘还是法国、奥地利、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致力于历史和考古学的学院、研究机构、协会和机构的通讯院士或通讯会员。他作为报告员参加了一系列国际论坛和会议。1932年被选为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1962年被选为奥地利科学院通讯院士。
1973年5月27日,康斯坦丁·达伊科维丘院士在克卢日-纳波卡逝世,享年75岁,安葬于克卢日-纳波卡市中央公墓。在他去世后,他的家乡以他的名字命名,1977年克卢日-纳波卡历史博物馆前的广场上树立了康斯坦丁·达伊科维丘的半身铜像。
考古研究
康斯坦丁·达伊科维丘在他的职业生涯开始时,就对罗马人在达契亚的存在有着浓厚的兴趣,1924年至1936年间,他在古达契亚国国都乌尔比亚·特雷亚纳·萨尔米泽杰图萨、波洛西姆古罗马兵营和米西亚古罗马兵营的进行考古活动。1942年,康斯坦丁·达伊科维丘带领考古队对奥勒什蒂耶山区的达契亚堡垒(比利达鲁、科斯泰什蒂、萨尔米泽杰图萨-雷吉亚、皮亚特拉-罗希等)的遗址展开考古发掘,在那里取得了重要的发现。
达伊科维丘在他的研究中总是结合历史和考古方法。他的工作领域是罗马尼亚人在古罗马人和罗马时代的古代史,他用罗马尼亚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德语出版了许多专著和论文。他特别关注罗马古迹和拉丁文字。一个重要的研究重点是罗马尼亚人民和古罗马达契亚的渊源。达伊科维丘除了他的学术著作,还用罗马尼亚语和德语撰写了非小说类文学作品,这些书籍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多次被发表。
治校
1959年3月至7月,罗马尼亚党和国家领导层决定,将罗马尼亚人和匈牙利人的大学合并,在克卢日建立一所单一的国立大学。自1959年9月开始,新学府被称为巴贝什-博尧伊大学,并在创建时建立了6个院系:数学和物理学院、化学系、自然科学和地理学院、语言学系、法律系、历史与哲学系。康斯坦丁·达伊科维丘教授担任了巴贝什-博尧伊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巴贝什-博尧伊大学建立后,总共有702个教学职位,而整合前为782个。在1959至1960学年,巴贝什-博尧伊大学的学生人数为4502人,其中3159名罗马尼亚族人、1285名匈牙利族人、36名德意志族人和22个其他国籍的学生。1959年至1970年期间,克卢日大学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学院、系、专业、课程和学术研究计划的重组过程。1961年经济系成立。此后加入该大学的共有16个院系、37个全日制学习专业、11个兼职学习专业和20个远程教育专业。在此期间,克卢日大学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新的投入:建成了哈什代乌宿舍区和学生文化馆。
著作
康斯坦丁·达伊科维丘著有200多部书籍、章节、研究论文、考古报告。学术专著有《特兰西瓦尼亚拉丁指南》(1929年)、《达契亚的真正纪念碑》(1931年)、《在萨尔米泽杰图萨的发掘工作》(1938年)、《古代特兰西瓦尼亚》(1938年初版、1943年德文修订版、1943年意大利文版)、《达契亚的连续性问题》(1940年)、《奥勒什蒂耶山区的达契亚定居点:卷1.定居点的地形测量;卷2.定居点的书目研究》(1951年)、《皮亚特拉-罗齐的达契亚城堡:考古专著》(1954年)、《罗马尼亚通史》第一卷(1960年)、《乌尔比亚·特雷亚纳:罗马萨尔米泽杰图萨》(1962年、1966年二版,1963年法文版、1963年德文版)、《罗马尼亚人及其的语言的形成》(1963年)、《达契亚国和罗马达契亚》(1964年)、《罗马尼亚人和罗马尼亚语的出现》(1964年)、《特兰西瓦尼亚简史》(1964年)、《关于罗马尼亚人的起源的最新研究和发掘》(1967年)、《安德烈·阿里切斯库神话》(1968年)、《达契亚》(1968年)。非小说类文学作品有《罗马尼亚的历史》(1960年)、《图拉真柱》(1968年)、《古代和早期的罗马尼亚》(1970年、合著)、《罗马尼亚》(1972年、合著)。
荣誉
康斯坦丁·达伊科维丘曾荣获荣获罗马尼亚科学院大奖(1932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国家奖金(1950年、1962年)、“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和“铁锤和镰刀”金星勋章(1968年)、国际赫尔德奖(1968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