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到惠州去了多久?

如题所述

在绍圣元年(1094年),年时57岁的他被贬谪到惠州.他在惠州只住了2年7个月.时间虽短,却处处关心惠州民间疾苦和地方建设,给惠州人民做了许多的实事.
1-传播插秧技术.抵惠不久,苏轼就与博罗县令出访,目睹当地百姓在烈日下插秧的苦况.于是向县令介绍中原插秧技术,并绘制插秧船的图形,命工匠制造,加以推广应用.
2-建造水碓水磨.苏轼在游罗浮香积寺时,看到溪流落差较大,便嘱县令让附近村民建造水碓水磨.农民不仅用来舂米,磨面,还将檀香,樟木等研成香粉,远销广州等地,使罗阳溪变成'香溪'.
3-设法施医散药.苏轼见当地缺医少药,许多老百姓因此而病死,就设法施医散药,救死扶伤.深受百姓的赞颂.
4-向官员提建议.绍圣二年,惠州农业丰收,米价大跌,官府收税只收钱不收粮.农民不得不贱价卖粮换钱去缴税.见此情形,苏轼两次致函程正辅(时任广东提刑),请同有关官员商定'纳钱与米,并从其便'.
5-建营房肃军纪.苏轼在惠期间,发现驻军缺少营房,军队大多散居市井,骚扰居民.于是又致书程正辅,建议修建营房,以肃军政,令民安居.
6-协助修桥筑堤.当时州与县两城隔江相望,仅靠小船渡江,常发生事故.苏轼即与地方官商议,分别建造两座桥.这就是后来'东新桥'和'西新桥'.又在河两岸筑堤,还动员其弟妇捐黄金十枚,这就是后来的'苏公堤'.
如今,苏轼离开惠州已经900多年了.但他曾经的奉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至现今我们都能在惠州各处地方,能看到苏轼留给我们的足迹.许多还成为惠州的重要历史文物.正可谓'一自东坡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