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来历、习俗及介子推传说。

如题所述

    原文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作者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典故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没有食物又饿又困,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吃的,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吃,后渐渐有了力气。重耳回国赏了众多大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便到绵山隐居生活,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有人献计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后人们才发现背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不。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释义

    割下我的肉献给主公表明我的赤胆忠心,希望主公能够永远保持清正廉明的风范。虽然死去再也见不到主公,但就像陪伴主公做一个忠心的谏臣。如果主公心里还有我,希望想起我时能自省德行。臣下离世了心里也是没有愧的,还望主公能够永远清正廉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