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故事起因经过结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10-19
课文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   
第1段交代事情的起因。“造云梯之械”,表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宋国形势很危急;“行十日十夜”既表现出时间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了墨子不辞劳苦的精神。   
课文主体部分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下面作具体分析。
第一步(劝公输盘)
  墨子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来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接着,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角度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无法为自己的行为作任何辩解,等于是断了公输盘的退路。“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公输盘服”,一个“服”字,表明了墨子的论说有理有力,使公输盘无话可说。可是侵略者不会轻易罢手的,当墨子进一步追问他为什么不停止造云梯时,公输盘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然后在墨子的进一步逼问下,只好答应引墨子去见楚王。文章极自然地过渡到下文。   这一段主要是用对话表述推演,只在几个关键之处做简约而传神的描述。墨子非常重视论辩的逻辑性,说理不是直来直去,锋芒毕露,而是抓住对方的心理,巧譬善喻,旁敲侧击,以引对方进入自己设置的圈套。文中墨子用托辞,引出公输盘的“吾义”,接着连用五个“不可谓”,深入揭露对方“义不杀少而杀众”的矛盾和“义”的虚伪性,层层推进,句句在理,咄咄逼人之势跃然纸上,使公输盘最终不能不服。
第二步(劝楚王)
  对楚王,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不过,在楚王面前,墨子更注意劝说的婉转和艺术性。他先用一个假设,说有这样一个人,自己有华丽的车子不坐,而去偷邻居的破车;自己有丝绸衣服不穿,而去偷邻居的粗布衣服;自己有好饭好菜不吃,而去偷邻居的粗劣食物。接着问:“此为何若人?”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这正是墨子要楚王说出的话。墨子随即一连用了颇有夸张意味的三个对比,极言楚国的物产丰富和宋国的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此时,楚王像公输盘一样,陷入自己所否定的圈子中而无话可说,只得说“善哉”。但是,他仗着楚国的实力,仍不放弃攻宋的打算。
第三步(模拟攻守)
  写墨子以实力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企图。   先简要记述墨子与公输盘演练的攻守战。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攻械尽”“守有余”交代激战结果,用“诎(屈)”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在意识到墨子将是攻宋的一个极大障碍时,公输盘陡起杀机。墨子敏锐地加以揭穿,并明白告诉公输盘与楚王,宋国已做好了充分准备,“虽杀臣,不能绝也”,这才使公输盘与楚王不敢轻举妄动,楚王不得不取消攻宋的打算。这一段记述,说明要制止侵略,单靠说理是不够的,还得有足够的实力做后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