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有什么成就?

如题所述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出生在汉景帝刘启一朝,死在汉武帝刘彻的后期,一生活动的时间大体上和汉武帝同时。

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令,专门掌管天文星历、历史典籍和文书记录工作。司马谈很有文化修养,对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有深入的研究,我们现在说的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学术流派最早就是司马谈提出主张划分的。司马谈在担任史官的时间里,认真搜集资料,积累了大量的史料,想写一本真实记载中国历史的著作。司马迁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加上家里保存了许多图书,都为他后来写《史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司马迁在20岁左右时,游览了祖国南北的名山大川,访问了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当事人,接触到基层劳动人民,对当时的国家情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些知识,也使他后来的《史记》的内容更加丰富,语言更加生动。

公元前110年,司马迁的父亲去世,两年后,汉武帝任命司马迁为太史令,继续从事他父亲生前的工作。司马迁在跟着汉武帝到处出巡的日子里,不断扩充自己的资料,又利用职务的方便,把国家图书馆里珍藏的图书资料认真地进行了整理。经过几年的准备,司马迁在40岁左右时,开始了编写《史记》的工作。

就在司马迁全力以赴地编写《史记》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给司马迁一个沉重的打击,差点害他丢掉了生命。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骑都尉李陵和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兵攻打匈奴。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像李广一样英勇善战,他率5000步兵深入匈奴境内,一直打到东陵稽山(今蒙古国境内),准备回师时被匈奴3万多兵马围困住,李陵率领部下苦战了许多天,最后被匈奴活捉。消息传到长安,说李陵投降了匈奴,汉武帝非常痛苦,下令杀死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朝廷中的大臣没一个敢劝阻,司马迁却要讲几句公道话,他说李陵英勇战斗,杀了许多匈奴兵,最后不得已而暂时投降,将来肯定会找机会回来的。汉武帝认为司马迁在为叛徒说话,下令将司马迁抓起来,也判成死罪。

当时,按法律规定,像司马迁这种情况,有两种办法可以不杀头,一是向朝廷交50万钱,二是接受腐刑(即割去男性生殖器)。司马迁想到自己的史书才开了个头,自己如果死了,就无法完成这部著作,可是又没有那么多钱来买命,痛苦万分之后,选择接受了腐刑。

受刑以后,司马迁被放了出来,继续写他的《史记》。汉武帝见司马迁有学问,又让他当了中书令,这是一种由宦官担任的职务,位置比太史令高得多,当了中书令以后,成天和皇帝在一起,虽然职务升高了,司马迁内心的痛苦却更加沉重了。这时,他一个好朋友叫任安,写信给司马迁,要他利用自己现在职务的方便,多向皇帝推荐人才,司马迁更加难受,给任安写了一封回信,把自己受刑以后的痛苦心情详细地向朋友倾诉,说自己要不是因为这一部史书没写成,早就不愿活在世上了。在信里,他告诉任安,这部书已经完成了,他要把它藏起来,留给后人,还叙述了自己对编写史书的看法。这封信就是一直流传到今天的著名的书信体散文《报任安书》(又叫《报任少卿书》,任安的官名是少卿)。

司马迁给自己花了许多年心血写成的这部史书取了个名字,叫《太史公书》。到东汉以后,人们逐渐把这本书称为《史记》,直到今天,我们一直把它叫作《史记》。

《史记》全书526500多字,共有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记载的历史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起直到司马迁当时的年代,对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风情等都做了详细的记载,被后人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

《史记》又是对到当时以前的历史和历史学的一次总结,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纪传体,被后代的历史学家一直继承沿用下来。《史记》还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