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四岁,能让梨”,孔融最后被曹操杀的理由是“不孝”?

孔融为何被杀?

孔融让梨的故事,表达了他谦让的品德,但抛弃孔融的身份,来谈这种品德,其实很多小朋友都有,只是没人会去记录罢了

谦让,也不等于“孝顺”。

曹操在杀孔融时,给出了他不孝的三大罪:

1、不忠于国家,在国家危难之际招兵买马,还说出自己可以取代刘姓汉家天下的话;

《后汉书》: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

2、挑战纲常伦理,将父母与自己的关系,形容成欲望的产物;

《后汉书》: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

3、不尊重儒家先圣,对自己祖先孔子不敬

《后汉书》: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

孔融的三不孝,是郗虑暗中状告和曹操早已对孔融心存杀机的产物。

三国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孔融却处处与之作对。

曹操的儿子曹丕娶甄氏时,孔融便给曹操送了封信,上面写着:“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曹操很疑惑,问孔融,这是什么典故呢?

孔融回答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这个想当然耳,换言之,便是孔融在骂曹操破坏规矩,胡闹!

长此以往,孔融处处与曹操作对,早已让曹操憋了一肚子火,所以郗虑告状时,算是给了曹操一个正当杀孔融的借口,两人一拍即合。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8

孔融被杀是因为他嘴太贱。没人说小时候让梨的孔融,长大以后一定可以成为大才。孔融之所以能够成为北海太守,主要还是因为自身家族地位超然的关系,跟他的努力和才能并不成正比,而这一切,在当时来说,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

孔融压根就守不住北海郡,袁绍的儿子袁潭杀来的时候,孔融故作镇静,还在酒吧一边喝酒一边谈笑,结果人间爱大晚上把北海给端了,孔融的老婆孩子全都被袁潭给抓了。

孔融灵机一动,他原本就是大汉朝的官员,曹操把汉献帝接回来以后,孔融当然是有理由去曹操那儿做事的。所以这个时候孔融主动投靠了曹操,也是够无奈的。这个时候的曹操心里非常高兴啊,他觉得孔融的到来,印证了天子的作用。

最初两个人相处还算可以,可是孔融这个人本事不大,脾气不小。曹操每次出征在外,孔融都会在朝中造谣生事。他每次都扬言:这次曹操肯定要败了。一两次曹操还能够接受,可是时间长了,谁心里都不舒服。

曹操最后下令诛杀孔融的理由,其实是对孔融最大的侮辱,那就是不孝。我们都知道,孔融从小就是以孝顺出名,当年跟哥哥一同负罪时,孔融争抢着要去顶罪,兄弟俩为了老母亲却只能去一个,所以年幼的孔融留下照顾老母亲。

曹操这招杀人诛心的确太狠,他完全知道孔融一生的骄傲,就在于世人都知道他的孝道。既然如此,那么曹操就是要以不孝的罪名杀了孔融,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位恃才傲物的人感到害怕和愤怒。

第2个回答  2019-11-15

曹操杀孔融,可以说是必然,却又是偶然的结果。

为什么说曹操杀孔融是必然呢?

孔融不仅是孔子的后代,而且他自己的成就,足够成为当时文人的领军人物,可以说是一面旗帜。

孔融,还是儒家文化在三国时期的一个风向标,可以说,孔融的一些标准,很多时候就是士大夫心中做人的标准。孔融的喜恶,能影响很大一批人,甚至能影响到人心向背。

曹操还没有发家之前,留着孔融,也就能为自己带来不少的人才。大家注意到没有,孔融死之前,曹操求贤若渴招揽来的人才,可谓车载斗量。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帐下谋士如云。也正是如此,徐庶才能做到“身在曹营心在汉”而不露痕迹,因为曹操可用的人实在太多啊。

可是,待到曹操真正站稳了脚跟,孔融的存在,似乎更多地成为他的掣肘而不是助力。因此,找个机会除掉孔融,必定是曹操内心必然的选择。

如果孔融只是上述两点,那曹操碍于孔融的声望,也没有借口无法实施。问题是,孔融的某些行为,刚好给想睡觉的曹操送上了枕头。

曹操杀孔融,其实也是偶然:

稍微了解一些三国时期掌故的人都知道,孔融的一生,似乎从来就在和曹操做对。比较有名的至少有三次:

    曹丕娶了袁熙的妻子甄宓,孔融呈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曹操一开始不懂,便问孔融这是什么典故。孔融答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说的曹操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孔融反对曹操禁酒:因为粮食困难,曹操下令禁酒以节约粮食。孔融再次唱对台戏,专门写了一篇陈述喝酒好处的文章,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曹操的安定大计;

    反对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奠定北方局势的关键一战。一开始,孔融强烈反对,列举了很多条战必败的理由。可事实上,曹操最后大获全胜,也让曹操对孔融有了“书生负国”的戒心。

实际上,孔融表面上反对曹操,其实并非真要和曹操做对,而是要表现出他与众不同的文人风骨,以及孔子后裔的特立独行。

可孔融并不为自己得罪曹操而自知,依然我行我素。最后,被人诬告有“私收徒众,意图不轨”等罪行,被曹操杀了。

因此,孔融为什么被曹操所杀,原因很简单,一是曹操已经大功在望,需要一个孔融这样的人来立威;二是孔融恃才傲物,不知伴君如伴虎之险。这两点凑在一起,孔融也就不得不死了。不过,曹操杀了孔融之后,似乎从此再也没有招揽到绝世之才。或许也是天下读书人为孔融而心寒吧。

第3个回答  2019-11-16

大家好,我是魁哥说三国,欢迎关注三国,专注三国,分析三国,一同探讨三国未解之谜。

孔融,“建安七子”之一,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他作为神童,最出名的事情为孔融让梨。他的这一举动被列入著名启蒙读物《三字经》中,教育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儿童。《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融四岁,能让梨”,当时让梨的孔融年仅四岁。我们四岁时干啥呢,啥都要最好的、最大的。

而孔融呢,在每次吃梨的时候,总是拿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哥哥们。大人好奇,问道,为何你不选大梨。孔融道:“我人小,吃小梨”这一句使满座皆惊,认为孔融不是一般人,是一个神童。不幸的是,公元207年,孔融被曹操以“大逆不道”之罪杀害。《后汉书·郑孔荀列传第六十》李贤注引《融家传》:

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然而,孔融这样一个四岁就知道让梨的人,却被权臣曹操所猜忌,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公元208年9月26日将其处死,并株连全家。实际上,这是曹操排除异己的行为,孔融只是对曹操大权独揽不满,并没有不孝,也没有“不遵超仪”。

他只是对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征讨乌桓、讨伐荆州刘表等事情冷嘲热讽,不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才被曹操所斩杀的。至于“不孝”,只是一个借口而已,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第4个回答  2019-11-15

最为礼义孝贤的孔融,何以被冠”不孝“大罪,遭曹操诛杀?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传统文化经典中的《三字经》里,这12个字,让我们对孔融有了较深的理解。

历史上的孔融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天才“,有”北海孔融“之誉。

孔融出生孔府世家,他的祖先正是儒教的创世人,世人敬重的孔子”孔圣人“。

孔融四岁让大梨于兄长的故事,让我们从小就知道了他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孩子。

小时孩的孔融被人当时的威望之人,赞美是个奇童,将来必成当代大器。

长大后的孔融不负重望。汉献帝称帝后,当即启用了孔融为虎贲中郎将,北海相等职务。因此,他有了”孔北海“的美称。

孔融从政后,崇儒术,举孝贤,属于汉朝的一名忠臣。

但孔融也有刚正不阿,喜欢针砭时弊,抨击当场时政,且语言激烈,不够圆通,以致于得罪了不少人。

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孔融刚直不屈的清流性格,也为他招惹了不少是非。

建安元年,汉献帝东迁许都。孔融成为东汉名士,国之栋梁,却遇到了曹操这位一代枭雄。

面对曹氏父亲的只手遮天,挟天子令诸侯,孔融对曹操家族很是鄙夷,几次写信或当场取笑,言语举止中,也多显傲慢无礼。

曹操终于忍受不了孔融对他的态度,暗暗起了杀心。

至于,孔融何以被以”不孝之名“获罪,是他以前说过的一句话,被曹操断章取义。

要知,孔融遭曹操杀害时,还被冠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不仅一代神通没能善终,孔融家族也惨遭诛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