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不识的李嗣源竟然当上了帝王,甚至成为了一代明君?

李嗣源是怎样当上帝王的?

首先,李嗣源“大字不识”,这个评价是不太准确的

李嗣源的帝位,来自于后唐庄宗李存勖,他们之间是名义上的兄弟,当李存勖在兴教门之变中被杀后,李嗣源率领百官穿着祭祀的礼服,站在李存勖的灵柩前登基称帝,表示自己的位置是继承自李存勖。

所以,李嗣源是后唐第二位君主,却不是开国君主。

【李存勖】

一、李嗣源是如何从李存勖手中得到帝位

李存勖是晋王李克用的儿子,而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二人之间名义上属于兄弟关系。

当年李存勖从李克用手中继承晋王位置后,他败契丹、南破后梁,北定桀燕,最终以十三个节镇的领地为国土,在魏州称帝。

不过,李存勖依旧沿用的“唐”的国号,表示自己是唐王朝的继承人。

李存勖和李嗣源两人的关系本来相当密切,事情的转折,源自唐庄宗晚年疑心病重,对谁都怀疑。

当时河北清河发生了叛乱,唐庄宗派过去两名大将都惨败,于是他便派李嗣源出战。

哪成想,李嗣源的手下却发生叛乱,并且暗示他,只要他愿意便可以和李存勖对抗,独立出去当国王。

李嗣源的内心,一开始还忠于李存勖,他假装同意叛军后,趁叛军松懈,偷偷溜走了。

他满心以为,自己只要解释,李存勖就会相信自己,可信任这东西,没了就真没了,李存勖不仅不信任他,还打算置他于死地。

刀子架在脖子上,李嗣源毅然决然真的反了。

李存勖御驾亲征,却几番失利,并且最终被叛军所杀。

李存勖死后,实力强大的李嗣源便登基称帝。

二、李嗣源为何被称为明君

李嗣源上台后,前期大刀阔斧,积极改革。

政治上

1、李嗣源整顿吏治,严惩贪官,对于通过关系上位或者名声不佳者,一律严惩;

2、李嗣源将官员的推举制度和他们整机挂号,对于政绩不佳者,实行连坐,与举荐者并罚;

3、李嗣源大量打击清除犯罪的宦官和戏子,一改李存勖纵容戏子犯罪的风格。

经济上

1、李嗣源轻徭薄赋,注重民生,他不仅下令官员,不需剥削百姓,还发布规定,打击高利贷;

2、李嗣源放开对民间禁止酿酒、禁止铸造农具的规定,允许市场自由运行。

在他这样民生、吏治一起抓的情况下,后唐一度出现了复兴的景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8

李嗣源原名邈佶烈,出身于沙陀族一个没有姓氏的部落,年仅13岁时便开始服侍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因为精于骑射、作战勇猛,深受后者的喜爱,因此被收为养子,并赐姓名为李嗣源。晚唐年间,李嗣源追随义父李克用南征北战,在荡平黄巢叛军、对抗朱温(后梁太祖)等一系列战事中,立下赫赫战功。

李嗣源辅佐李克用父子,立下赫赫战功

等到李克用薨逝、世子李存勖即位后,李嗣源又追随他征战四方,意在消灭死敌后梁。经过15年的鏖战后,李存勖终于在同光元年(923年)灭亡后梁,一雪国耻家仇,并在同年建立起后唐。在灭亡后梁的一系列战事中,李嗣源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其中灭梁最后一战-偷袭大梁之战,指挥者正是他本人。

后梁灭亡后,李嗣源因为功勋卓著,被晋升为中书令、成德军节度使,并获赐丹书铁券,权势和地位均达人臣之极。但是,此后不久,李存勖在宦官、伶人的蛊惑下,开始猜忌李嗣源,数次想杀掉他,幸好枢密使李绍宏多次在皇帝面前为李嗣源开脱,才使其避免遇害。自此以后,李嗣源对李存勖的忠诚度大大降低,进而滋生出想要篡位称帝的想法。

李存勖最后被郭从谦射杀

同光四年(926年)初,魏博戍卒在皇甫晖的煽动下,在贝州发生哗变,并迅速占据魏州。李存勖闻变后,派将军李绍荣平叛,结果却遭遇惨败,无奈改派李嗣源前去平叛,结果后者刚刚到达魏州,便与叛军联合。此后,李嗣源率军南下进攻洛阳,而侍卫大将郭从谦也趁机在京师作乱,李存勖率侍卫平乱,结果被流箭射死。李存勖死后,李嗣源率军进入洛阳,随即称帝,是为后唐明宗。

作为马上皇帝,虽然李嗣源文化水平很低,几乎是大字不识一个,但他却懂得“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所以在位期间,李嗣源重用文臣冯道等人,通过整饬吏治、铲除伶宦、节省财政、减免赋税、削弱藩镇等方式,不仅稳定住政局、刷新吏治,而且极大地减轻百姓的负担,使得战乱不休的五代十国时期,难得的出现了小康局面,堪称一代明君。

李嗣源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却是一代明君

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李嗣源驾崩,终年67岁。后世对李嗣源评价极高,其中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评论道:“明宗虽出夷狄,而为人纯质,宽仁爱人。于五代之君,有足称也”(见《新五代史·卷六》)。依据史实来验证,这个论断可谓公允、恰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17

李嗣源是一个沙陀人,精通骑射,后被沙陀族首领李国昌的儿子,李克用收为义子,李克用在攻打朱温时,一时不慎被围困在汴州,幸亏李嗣源拼死掩护,才让李克用逃过一劫。

此战过后,李克用更加信任李嗣源,还将其亲兵交由李嗣源统领,李嗣源也不负众望,在多次征战中立下汗马功劳,为此李克用还将李嗣源麾下五百兵马,命名为横冲都。

李克用死后,世子李存勖袭任河东节度使,在李嗣源辅佐下,天祐二十年李存勖(日后的唐庄宗)在魏州称帝,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整日沉迷女色,迷信宦官,再加上猜忌心重,诛杀了不少开国功臣。

甚至还想杀了李嗣源,所幸有人通风报信,李嗣源逃过一劫,为了生存,李嗣源只好发动兵变夺取皇位,天成元年,年仅60的李嗣源称帝,史称唐明宗。

唐庄宗李存勖时期,朝政混乱,各地拖欠租税,累计有二百余万贯,唐明宗李嗣源继位后,为了减低百姓的生存压力,下令免去二百余万贯租税。

唐明宗李嗣源还大力整顿吏治,唐庄宗李存勖在位时,选用官员并不看才能,只看官员的出身,这让很多官员存在能力不足,并不是很好治理地方,唐明宗李嗣源废除了这个选拔官员的制度,改成以德行和才能选拔。

唐庄宗李存勖在位时,豢养大量年轻貌美的宫女和宦官,耗费了巨资,唐明宗李嗣源为了节省财政,宫中只允许留宦官三十人,宫女也只能选用年老色衰的,对于年轻貌美的宫女,一律将其放回家。

而唐明宗李嗣源这一系列政策,也使天下民富安康,后人为了牢记唐明宗李嗣源的功绩,便将其称为一代明君

第3个回答  2019-11-14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猜忌、佞臣的谣言迫使忠心李嗣源反叛并最终夺取帝位。

李嗣源,本名李亶,小字邈佶烈,沙陀人。其父曾是李国昌之部下,隶振武军。李嗣源十三岁随父从军,十分英勇,被收入李国昌帐下为亲兵,又被收为李克用养子,赐名李嗣源,编入属籍,成为其假子集团中的一员。此后,李嗣源依靠军功积累,渐渐斩露头角。

至天祐十年(913年),李存勖袭位的第六年,根据《平定县五代碑考》记载,河东节度幕府的排名依次是蕃汉总管兼振武节度使周德威、节度副使卢汝弼、左都押衙马溉、左都押衙康贻勋、左都押衙李道、总管副使李存审(即符存审)、节度马步都虞候李存璋、中门使张虔厚、代州刺史李嗣源、随使马步都虞候李嗣、押衙、随使马步军副都指挥使袁建丰。通过这一排名可以发现,李嗣源已经成为了河东军的高级将领,但还不是核心人物。

随着早年跟着李克用起家的武人纷纷故去,李嗣源的地位越发突出。此后,李嗣源历任邢州、沧州、郓州节度使,与周德威、符存审并列为河东军的核心将领。天祐十五年,蕃汉马步总管周德威阵亡后,副总管符存审转正,李嗣源继任副总管。后唐建国次年,即同光二年(924年),符存审病故,李嗣源任蕃汉总管,成为了名义上的禁军统领。

李存勖虽然非常倚重这些辈分相当、地位崇高的武人,但是他时常表现出了猜忌之心。周德威、符存审死后,李存勖对武人群体的轻视、猜忌与防范便集中到了李嗣源的身上。

天祐十三年(916年),庄宗李存勖领兵与梁将刘鄩大战获胜。后梁沧州节度使戴思远弃城回开封,小将毛璋向李存勖投降献城。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兵入城慰抚。大军入城,李嗣源向庄宗汇报军情,书吏将信件写为“已至沧州,礼上毕。”在当时,这句话是十分不恭敬的,不是臣子汇报军情应有的语气。庄宗阅后大怒,说“李嗣源要造反吗?”李嗣源听说庄宗大怒,惶恐不已,将罪行推到书吏身上,杀掉谢罪。这是李嗣源第一次被庄宗不满,但是并没有影响到李存勖对李嗣源的信任,因为不久李嗣源就升职了,“未几,承制授邢州节度使”,之前李嗣源任职仅相州刺史。

此后,在朝中大将相继故去的情况下,正值壮年的李嗣源为李存勖艰苦血战,军事地位也愈发稳固,地位不断升迁,直到进位太尉,任职蕃汉总管。然而伴随着地位的升高,李存勖对他的猜忌也进一步加深。

后唐庄宗

同光三年,李嗣源统军北征契丹,征用了邺城的武器装备,邺城军需库所藏的是专供皇帝禁卫军使用的御甲,李嗣源挪用了五百副给自己的军队使用。李存勖知道后非常愤怒。然而不久,李嗣源奏请以长子李从珂出任北京内衙都指挥使,再度刺激了庄宗敏感的神经:“军政在吾,安得为子奏请!吾之细铠,不奉诏旨强取,其意何也?”庄宗下令命留守张宪亲自去李嗣源军中取回铠甲,左右臣属劝解一番,庄宗才放弃这一意图。李嗣源听说后忧恐不已,难以自安,上表辩解,这件事才算解决。

同光三年左右,李嗣源已经开始被谣言攻击。这时候,诸军马步都虞候朱守殷奉庄宗密旨管理李嗣源的起居,悄悄劝说李嗣源,指出其功高震主,最好自己图谋帝位自保。李嗣源回答说:“我忠心不负天地,是福是祸,无需逃避,听天由命就好,你不要乱说。”

表面上看起来,朱守殷是在给李嗣源通风报信,其实不然。朱守殷自幼便是庄宗近信,在梁晋决战之际曾因玩忽职分而兵败,李嗣源请求将他诛杀而未果,李嗣源即位后立刻解除朱守殷的兵权外调为宣武军节度使,逼反后将其消灭。二人积怨由来已久,朱守殷不可能在这样的关头投靠李嗣源。从当时诡橘又恐怖的政治气氛来看,朱守殷对李嗣源的这番对话更像是试探,一旦后者表达任何不满,便立刻会成为谋反的“证据”。李嗣源深知处境危险,没有留下任何口实。

同光三年十月,郭崇韬领兵平蜀,但是平定蜀川之后,却最终被庄宗佞臣进献谗言谋杀。朱友谦叛梁末帝来归已经十余年,素无过错,也倒在了“群阉异口同辞,庄宗骇惑不能决”的攻讦之下。自从诛杀宿将郭崇韬、朱友谦之后,又听信阉宦、伶官的谗谄,治国理政等大事皆听其谋,对实权将领愈发猜惑,想要剥夺大臣们的带兵权。元从功臣被杀前,谗言已经左右了庄宗的视听与判断力。这对于同样谣言缠身,还屡受庄宗猜忌的李嗣源来说,无疑暗示着下一把屠刀就会向自己砍来。

李嗣源与手下将领集团经营多年,权势仅次于庄宗。是任由谗言攻击,坐以待毙,还是积极斡旋,李嗣源选择了后者。同光四年(926年)二月六日,魏州(今河南邯郸)兵变,军官赵在礼被推为首领,割据邺城称叛。庄宗派元行钦领兵攻打无果,河南尹张全义与李绍宏支持李嗣源率兵平叛。三月六日,李嗣源领兵到达邺城,赵在礼等人登城向其谢罪,约定三月九日攻城。可是在八日夜晚,李嗣源所在大军反而率先爆发军乱。乱军“迫明宗为主,明宗不然”,康义诚劝说道:“主上不虑社稷阽危,不思战士劳苦,荒耽禽兽,溺于酒色。今从众则有归,守节则将死。”

当时的情况下,李嗣源对被乱军裹胁已然百口莫辩,平叛失败固然是“暗中通敌”,平叛成功也不免“功高盖主”。至此,除了叛乱到底,只有死路一条。正如乱军所言:“某等初无叛志,直畏死耳。”李嗣源泣而拒绝,乱军大呼劝说,抽戈露刃,威逼李嗣源。手下大将安重诲、霍彦威则在左右架住李嗣源,诈称听从,被乱兵拥入邺城,赵在礼等人欢泣奉迎。这样的行事,成为五代直至宋初都颇为经典的“黄袍加身”桥段。

随后,李嗣源回师洛阳,得到了诸多将领的支持。庄宗御驾亲征李嗣源,可是随从军士人心尽失,纷纷向李嗣源投诚。不久庄宗被乱兵杀死,李嗣源成功登记称帝,是为唐明宗。

第4个回答  2019-11-13

谢谢邀请,李嗣源之所以能够当上帝王,无非就是个人的素质以及时局造就。

第一:时局

883年朱温与李克用在上源驿彻底撕破脸皮之后,后梁与河东之间的矛盾也成为了贯穿整个五代十国的“主旋律”。而在仅仅54年的时间里,五代更替,这一时间段在政权的建设中,奉行的是有能者居之。

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而他接连吞并岐国、灭前蜀等地,“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但是随后他便开始肆意享乐,宠信伶人,重用宦官,纵容皇后干政,正如当时的俗语所言“三年河东变河西,先智后昏李存勖”。如此之下也催生了深刻的社会矛盾,最终也导致了兵变迭起。

第二:李嗣源的个人素质

作为李克用的义子,本身李嗣源便勇猛善战,更是曾在上源驿之谋中有过救主的行径。随后又在朱温夺取朱瑄郓州之时,只率三百骑兵便纵横天下,打败朱温之军,一时间也为天下知。而颇有威望,又战功赫赫的他却在李存勖建立后唐之后,被其所妒,因此赋闲。最后926年的蔚州兵变,在无力剿灭之下,李存勖任用他前往剿灭。最终,他为兵士所挟,在女婿石敬瑭等人的劝谏之下,他调转枪头果断准备攻打李存勖。而此时一场兴教门之变李存勖被杀,他也顺利的成为后唐明宗。

当然这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即位之始虽然他不识字,但是依旧任用冯道等人教授自己学习知识,并且果断的进行整饬吏治、减免赋税等措施,并且提出了“王法无私,岂可徇亲? 由此中原地区一时间也算大治,而他也获得了明君的称赞。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欧阳修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