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里思念一种人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如题所述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一旦犯了相思病,人们的表现都大同小异。

所不同者,只不过是那些文人墨客笔锋下的句读词章罢了!

先秦文学,汉乐府,格律诗,曲子词,在灿如夏花般夺目的古代文化中,相思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到了元朝,当元曲逐渐崭露头脚,相思的主题就悄然攻城掠地,在元曲中圈画了自己的领地。

元曲不像格律诗和曲子词一样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有多如牛毛的规矩,它更加自由,更加通俗。

如果说诗词像隽雅的工笔画,那么元曲就像写实的素描,如果说诗词像优美的美声歌剧,那么元曲就像雅俗共赏的通俗歌曲。

当相思遭遇元曲,它变得更加直白,更加真实,更加自由,更加生动。

元曲里的相思,是一种月夜呢喃的幽怨,是一种暮雨黄昏的惆怅,是一种独自凭栏的安然,亦是一种衣带渐宽的清减。

只不过元曲的情感宣泄更加直接,更加雅俗共赏,更加通俗易懂。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徐再思的《折桂令·春情》是我最喜欢的元曲之一。

这首元曲并不难懂,即使没有非常深厚的古文功底,你依然能够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那种刻骨的相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相思不难,只要有一个让你牵肠挂肚的人,只要有一颗让你执迷不悔的心,你便可以开始一段山盟海誓凭天老,海枯石烂不相负的刻骨相思。

摩挲着情人留下的信物,恍惚中,不知今夕何夕,更不知游子何在,静夜独坐,月华如水,你可知我因思念,已经快要耗尽最后一丝力气了吗?

情窦初开的少女,远游未归的男儿,天涯之远也在这一腔热忱的思念中变成咫尺之距。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王实甫《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不愧是元曲大家,这首《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写的确实别有情味。此曲文采不俗,其中叠字的运用更是将曲中的情感一重重渲染的浓烈到了极致。

遥山隐隐,远水粼粼,空间上的距离像天堑鸿沟一样阻挡了爱人的视线和脚步,却见眼前柳絮绵绵,时光萧索,不知再见之期,我可还是桃花芙蓉之秀面,你可还是浓情蜜意之良人?

黄昏向晚时,黯然销魂处,流不尽的相思泪,摸不着的情人心,寻寻觅觅人空瘦,冷冷清清明月楼。

相思是酒,微醺的时光里满满的都是寂寞的味道,茕茕形影中竟不能沉眠。

思念某个人,就是耗尽心血,燃烧生命,为爱人点燃一盏回家的灯。

思念某个人,就是心香焚尽,沉香成屑,将自己塑成一方等待的石。

你有思念过一个人吗?你有等待过一个人吗?

当相思如同蔓草,渐渐成为浸润骨髓的毒药,当病入膏肓,再也没有退怯和会还的余地,他们能求的也只不过一个地老天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30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首通俗易懂的元散曲,结合作品分析一下对于男女爱情中的思念之情。

元曲分为两种,一是元杂剧,杂剧是戏剧,代表《窦娥冤》,《西厢记》,二是散曲,散曲元代人称之为“乐府”,“今乐府”。散曲是用来清唱的戏文。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散曲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具有以下特点,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势。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相比较诗词,散曲更加“俗”。代表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和卿,白朴,张养浩,徐再思等。

下面介绍我喜欢的一首元散曲。

折桂令·春情

元代: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简单解释一下前三句。从前,我并不懂的相思为何物?如今得了相思的疾病(爱上一个人,体验到相思的感觉),就饱尝相思之苦。

后面“浮云”,“飞絮”,“游丝”都是说这个少女魂不守舍。

余香袅袅,思念也是不尽。盼望的游子(爱人)在哪?

什么时候相思病发作?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这篇散曲,清新自然,没有斧凿之痕迹,勾勒了一个思念爱人的少女的心境。语言质朴,不似诗歌的高雅之语言,没有典故运用,但是,通俗易懂,适合普通读者阅读与共鸣。

相思确实是一种病,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当中有一个隐喻,霍乱就是爱情。那么相思也是一种病,难怪,张震岳的歌曲就有一首叫做《思念是一种病》。然而,这首元曲,比马尔克斯,比张震岳早了几百年。整篇元曲,没有说疾病两个字,而是用“害”,“症候”这些疾病常用词汇修饰思念,以此来表达思念是一种病。天底下,失恋或者异地恋的人恐怕多多少少都会对这首元曲有一点感觉吧!错过的爱情往往被很多人怀念,不知道是我们不懂得珍惜眼前的美好,忽略了现实的快乐,亦或者快乐与美好本身如彩虹一般呢?美丽却容易失去。就是如一句诗所说“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注释:徐再思,字德可,号甜斋,浙江嘉兴人。今存小令103首,风格婉约清丽。后人把徐和贯云石(号酸斋)的作品合辑,成为《酸甜乐府》。徐再思的散曲以悠闲生活与闺情春思,恋情、写江南自然景物、归隐等题材为主,也有一些赠答、咏物为题的作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