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如何通过膳食提高健康水平

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及知晓率诊断率来谈

  主要是平衡膳食。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适用于6岁以上人群,共有10个条目。“提要”是该条目的核心内容;“说明”阐述与该条目相关的知识或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参考材料”提供一些研究资料或有用的数据。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提要: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每种食物都至少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谷类包括米、面、杂粮,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坚持谷类为主是为了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的弊端。人们应保持每天适量的谷类食物摄入,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250g-400g为宜。另外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 稻米、小麦不要研磨得太精,以免所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流失。
  说明:重点论述了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本保证;粗细搭配有利于合理摄取营养素;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关键在于平衡;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食物成分有哪些?食物多样化才能摄入更多有益的植物化学物质以及怎样正确理解血糖生成指数等。同时还分析了人们对于谷类食物营养的认识误区,如:大米、面粉越白越好;主食吃得越少越好及吃碳水化合物容易发胖等。
  参考资料部分:列举了我国居民谷类消费的现状;介绍了什么是营养强化食品和怎样看待营养素补充剂方面的知识;另外对近期传播较广的“食物酸碱平衡论”进行了一些讨论,说明排斥粮食和肉食是有害的。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提要:新鲜蔬菜水果是人类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膳食重要特点之一。蔬菜水果能量低,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富含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推荐我国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g~500g,水果200g-400g,并注意增加薯类的摄入。
  说明 :分别论述了蔬菜的营养特点,水果的营养特点和薯类的营养特点;介绍了深色蔬菜的概念,怎样选择蔬菜,怎样合理烹调蔬菜和如何吃薯类;说明了膳食纤维是人体必需的膳食成分以及蔬菜与水果不能相互替换的道理。
  参考资料部分:介绍了 什么是植物化学物质?讨论了蔬菜水果与癌症预防的关系、与心血管疾病预防的关系、与2型糖尿病预防的关系及蔬菜水果与控制体重和防治便秘的关系。此外还列举了常见蔬菜和水果的营养成分,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和水果和富含钾的蔬菜和水果等资料。
  三、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提要:奶类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容易消化吸收。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膳食钙质的极好来源。各年龄人群适当多饮奶有利于骨健康,建议每人每天平均饮奶300ml. 饮奶量多或有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倾向者应选择低脂、脱脂奶。
  大豆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应适当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g-50g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
  说明:阐述了奶及奶制品的营养价值和为什么我国居民要增加饮奶量;介绍了奶及奶制品的常见品种,提醒消费者含乳饮料不等同于奶以及脱脂奶或低脂奶适用于哪些人;说明了饮奶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饮奶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及每日喝多少奶合适的道理。另外还介绍了大豆及其制品的营养特点和鼓励国人增加大豆及其制品消费的的根据。
  参考资料:着重批驳了“喝牛奶会致癌”的观点,用充分的科学证据说明这种观点缺乏科学依据,也不符合我国国情。另外还附录了各种奶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的营养素含量以便查询。

  四、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提要:鱼、禽、蛋和瘦肉均属于动物性食物,是人类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瘦畜肉铁含量高且利用率好。鱼类脂肪含量一般较低,且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禽类脂肪含量也较低,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蛋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各种营养成分比较齐全,是很经济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居民食用动物性食物较多,尤其是食入的猪肉过多。应适当多吃鱼、禽肉,减少猪肉摄入。相当一部分城市和多数农村居民平均吃动物性食物的量还不够,还应适当增加。动物性食物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说明:分别论述了 鱼类和其他水产动物的营养价值,禽类的营养价值,蛋类及蛋制品的营养价值及畜肉类的营养价值;解释了如何选择动物性食品、怎样合理烹调鱼、禽、蛋和瘦肉以及饱和脂肪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参考资料:列举了目前我国居民的动物性食品消费水平,怎样科学评价胆固醇,同时列表载明常见鱼类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情况,比较了禽类、畜肉类及蛋类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列表比较了常见动物性食物蛋白质含量及常见动物性食物的胆固醇含量。
  五、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提要:脂肪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并可提供必需脂肪酸,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但是脂肪摄入过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膳食盐的摄入量过高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密切相关。食用油和食盐摄入过多是我国城乡居民共同存在的营养问题。为此,建议我国居民应养成吃清淡少盐膳食的习惯,即膳食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摄食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腌制食物。
  说明:论述了 为什么要食用烹调油和烹调油的营养特点,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宜超过25g或30g的依据。告诫消费者要远离反式脂肪酸和油炸食品不宜多吃。还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吃盐,吃盐多了对健康的危害,一天吃多少食盐合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食盐摄入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05
中国有句古训,叫“民以食为天”,说明我国居民历来对饮食都非常重视,把饮食作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民富国强。现在,人们追求的已不再是过去贫穷落后时期如何填饱肚子、解决温饱问题,而是如何合理地、科学地选择食品以满足机体对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以获得健康长寿。但是,目前多数人对如何科学膳食的知识了解甚少,以致“吃出来”的病症越来越多了,例如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肥胖等。面对太多诱人的食物,过去饿惯了的人们开始暴饮狂食,终于有一天我们病了,原因是“营养过剩”;于是,我们开始忌口,开始拒绝某种自己钟爱的食物。等有一天我们又病了,原因却是“营养不均、营养不良”。我们在告别了食物匾乏的时代后,却跌人了营养知识匾乏的时代,我们不知道该吃什么、该怎么吃。传统中医自古便有药食同源之说,认为食物同中草药一样,也有寒热温凉四气之分和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别,此即“四气五味学说”,不同的性味对脏腑的作用也不一样。一般而言,性质寒凉的食物和药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和平肝安神等作用,如西瓜、苦瓜、白菜、海带等食物,以及金银花、薄荷、芦根等药物;性质温热的食物和药物具有温中散寒、助阳益气等作用,如生姜、大蒜、羊肉、花椒、人参、黄蔑、当归等。《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曾记载:“五味所人,酸人肝,辛人肺,苦人心,咸人肾,甘人脾”,说明药食五味对五脏分别具有特定的濡养和亲和作用。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吃得营养?怎样吃得健康?其实我们祖先早已为我们作出了答案。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养生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及独特的理论体系,饮食文化、合理膳食是我国传统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宏观出发,着眼于整体性和综合性,以人为本,注重饮食营养补充与脏腑功能调理的协调平衡,强调饮食调摄在保持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养科学。在营养消化生理上,提出了“脾胃学说”,认为药食五味虽各养五脏,但脾胃在饮食营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承担着营养的吸收和利用。《素问》说“五味人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说明药食五味与脾胃和形体关系密切,只有脾胃功能健旺,五气才能各养其脏,机体才能健康。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六腑之精气,可温煦滋养后天之脾胃,使其功能健旺。同时,肾又依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以保持充盛,即所谓“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意思是说,脾如果没有肾提供的先天之气,就不能正常发育、成长和发挥功能;肾如果没有脾胃提供的水谷精微等后天之气,也不能正常生长和发挥功能。因此,就养生而言,脾肾功能健旺是饮食发挥营养作用的先决条件。在日常饮食养生上,提出了“五味调和”和“饮食有节”的理论。《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膳食平衡观点,精辟地、纲领性地向人们揭示了饮食的要义,是世界上最早而又全面的饮食指南。与现代营养学所提出的全面合理的膳食营养观是完全一致的,即只有膳食平衡,才能保持人体脏腑功能正常,营养物质充分吸收,才能维持人体健康长寿。在疾病发生与康复上,提出了许多疾病的发生与机体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例如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和缺碘型甲状腺肿大,以及营养不均导致的富贵病、三高症等。而病后的饮食调摄同样关系到疾病的康复状况,即“食复学说”。如糖尿病病人应合理控制饮食,防止饮食不节引起的血糖波动;肾病病人饮食应清淡,不可多摄人盐和蛋白质,以防增加肾脏负担;手术后的病人应加强蛋白质的补充,以利于术口愈合等等。既然膳食均衡对人们的健康如此重要,那么,我国居民目前的膳食结构又是如何呢?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畜肉类及油脂类所占比例明显偏高,而奶类、豆类制品比例较低,人们在摄人过多的动物蛋白的同时,也摄人了过量的胆固醇和脂肪。很显然,优质蛋白质的摄人不足和摄人不均衡是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人们通过饮食摄人补充了蛋白质、水分、脂肪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正是中医所说的人体“元气”盛衰的重要基础。尤其是蛋白质,不仅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同时又是构成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的健康既与先天体质有关,也与后天营养调补密切相连。例如幼儿与青少年的发育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以补充机体的元气,否则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甚至生长迟滞的现象,影响其智力和体力的发展。成年人如缺乏蛋白质,就会导致机体气机失调,脏腑功能失衡,出现体质差,食欲不佳,易疲倦或感冒等症状;若老年人缺乏蛋白质,则导致正气亏虚,脏腑功能衰退。而当人患病的时候,由于饮食失常,更易损伤元气,加重病情,延缓疾病康复。因此,适当地补充优质蛋白质,对于增强机体正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医养生学的饮食调理,不仅强调膳食平衡,还注重脏腑协调。这一点在现代西方营养学上也得到证实,比如蛋白质:它的消化和吸收主要依靠肠胃来完成,而它的分解、合成和排泄则需要依靠肝肾等器官,如果这些脏器机能出现问题,就会影响蛋白质的代谢。所以脏腑功能协调是饮食营养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而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草药,在脏腑调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不仅在众多保健产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深深根植于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中。例如人们烹饪中经常用到的生姜、大蒜、花椒、茵香等调味品,以及饮食中的拘祀、麦芽、海带(昆布)、大枣、杏仁、黑芝麻等等,均具有营养与调理的双重作用。
总字数:2279
第2个回答  2010-07-04
生活社区设立公共营养师制度。
第3个回答  2010-07-04
问医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