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成长的关键,小学生的阅读要考虑什么呢?

如题所述

“得语文者得天下”“阅读为王”……对于学习,不同于以往的数学或英语,当下大家对全新热点“语文提分”特别关注。

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新版统编《语文》教材古诗文数量大幅度增加,阅读量也增加了不少,同时也更加注重语文阅读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培养。

有家长说,语文在考试里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了。我需要先帮助孩子把作文训练和阅读理解两个抓好。不少家长未雨绸缪,但是阅读和语文能力,需要考虑什么呢?

小学生依靠阅读课外辅导班,有效吗?

随着学校招生政策的改变和中高考改革,奥数热渐渐降温,而语文的课外辅导,成为家长们的“新宠”。

记叙文概括段意的十大秘诀,归纳主要内容的十大方法,阅读题情感脉络五个步骤……对于家长颇有吸引力的辅导班介绍吸引许多人的眼球。目前语文和阅读,已经成为培训机构业务发展的新“风口”。语文阅读理解是有套路的,作文也是有套路的,保证可以让学生迅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作文能力。阅读课外辅导班上,精读儿童文学名著,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进行实用的阅读写作训练,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提高能力。会有学生感到有提高,但并不是特别明显。

语文素养依靠突击,有效吗?

孩子语文考试中阅读部分失分很多,要不要在辅导班补补呢?老师的答案估计会让很多家长感到意外。阅读能力依靠突击,上辅导班是补不出来。随着孩子年纪增长,心智、思维等能力会不断提升,学生在学校课堂上跟紧老师的教学节奏,会慢慢好的。

学校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是各类文本的解读路径和方法,包含提升思维品质和文化蕴养的教学目标,简单的应试技巧是代替不了的。更何况,有些应试技巧,课堂上老师也会悉心传授。

孩子的语文学习,需不需要辅导班?需要斟酌。有的学生课内基础薄弱,找不到答题的门槛,那可以适当进行查缺补漏。语文较为优秀的学生,语文素养不是上培训班可以得来的。好的阅读习惯,更宽的知识面和思辨能力,都是需要从小培养。语文的阅读能力还是需要经过大量阅读来积累达成的, 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

学校和课外辅导班一定有什么区别。学校的任务是语文教育,不会把所有精力集中在提高语文考试成绩,课外辅导班更着眼于分数。课外辅导班的指导的作用是有限的,面对课改后的新高考,如果盲目陷入应试技巧的堆砌, 语文学习的效率是很低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不是“突击提分”能提出来的。

学生是阅读的主人

阅读能力提升,学校是最重要的地方,任何一个学生别忘了自己才是阅读的主人。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读一篇文章,读一组文章,读一本书,教学体系中有着明确的指导和培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紧跟课堂教育节奏,是夯实语文基础的关键。阅读不仅仅是一个学科中的一部分能力要求,一个人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的能力,是随着阅读的扩大和深入而提高的。

家长应该认识到,与外语、数学学习不同的是,孩子阅读能力培养,是家庭完全可以参与更多,也应该深度参与的。课外时间,与其推到社会机构,不如在家庭阅读、亲子阅读中获得情感交流。小学生不了解阅读的重要,但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树立阅读的榜样,监督促孩子阅读,和孩子沟通阅读感受。小学如果不阅读,到了初中就会受到惩罚的。

学生都需要看什么书呢?如何为孩子选书呢?

1.根据兴趣大量阅读

藏书多,读书少?你家有这种情况吗?家长普遍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不少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小书架,但是需要问一问孩子书架上的书都读过吗?从头到尾认真读过的书有几本?能反复阅读的书又有多少呢?孩子的阅读量和拥有的图书量不成比例,因为父母认为好的书,孩子不感兴趣;孩子喜欢的书,家长认为不值得读。家长需要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孩子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大量阅读。

孩子懂什么?怎么能让他们自己去选呢?读到坏书怎么办?家长不需要担心,对于“读什么书”最有发言权的是孩子自己。家长为孩子选择的图书不论多么优秀,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不进去,还是没用的。家长父母为孩子挑选图书,未必就真的适合孩子。

2.培养专注的阅读习惯

对于孩子,重要的不是读什么,而是培养以书为伴的良好习惯,这是需要通过从头到尾读完一本,再读一本的循环不断的过程才能培养出来。阅读是需要耐心的,如果书中的故事抓不住孩子的心,以小孩子的专注程度,很快就会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了。通过阅读培养专注和耐心,这两种品质的价值远远超过书所传递的知识。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书,才有可能认真地耐心地读完。完完整整读完一本书所带来的成就感也会使孩子更加自信,不会因书太厚而产生畏惧感。

3.数量比质量重要

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数量比质量重要,只有数量达到一个等级,阅读能力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本质就是记忆与理解,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刺激大脑掌握阅读技能,更有效率地处理信息的输入输出。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大量阅读,而不必过于计较读什么。越是低年级的孩子对阅读材料的趣味性要求越高,如果家长一味强调要读好书,读名著,反而容易使孩子失去阅读的兴趣,不能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多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只要去的次数足够多,孩子最终将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读书的劲头就会大大增强。

4.阅读比分数重要

我们的家长需要牢记:小学的重点不在表面的分数,而在阅读。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小学成绩挺好的,常常考100分,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二初三,突然就被落下了!原因就是小学成绩是具有一定“欺骗性”的,而初中成绩不好,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在小学时,家长忽略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是孩子的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是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最为重要的学习能力的发展,却可以通过阅读能力的发展培养。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校课本和大量作业里去了,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聪明就被饿死了。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需要大量阅读和动手动脑的游戏方式。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智慧才能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

小学生的阅读需要持续性和连贯性,要每天固定有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这样不会有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阅读量的累计,没有量的累积,就没有质的提升。请家长们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小学阶段的表面分数,应该把重心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能力培养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让孩子受益终生。

阅读非常重要!家长们需要知道,不论男孩女孩,不论穷养富养,对孩子的书架,一定要舍得大力投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8
小学生的阅读要考虑阅读技巧和记笔记的技巧,让孩子先看这些提高阅读技能的书籍,掌握了方法再去阅读其他书籍。
第2个回答  2020-11-07
小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思考,而不是功利性的去比较读了多少本书籍,那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一本书能够独特所获得的价值是非常大的。
第3个回答  2020-11-07
阅读是成长的关键,小学生的阅读首先要考虑的其实就是拼音,因为学好了拼音,才能认识汉字,才会阅读。
第4个回答  2020-11-07
小学生阅读一定是要考虑到他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首先她阅读的书籍一定是符合她这个年纪的,或者是对他有帮助的,太过于成熟的书适合小学生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