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有生之年的理想到底是出仕还是归隐?

如题所述

唐代诗人,特别是盛唐诗人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强烈地追求“寄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热情地向往建功立业的不平凡生活。

李白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惯用大鹏鸟来象征自己的豪迈气概和不羁的精神:“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的“布衣卿相”的抱负就是典型的入仕思想。李白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强烈的想要表现的宏图大志被他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李白不仅始终如一地对政治关心,对当时的政局也很敏感。他对开元、天宝年间掩盖在繁荣外衣下的政治危机是有认识的,并对玄宗的荒唐思想和错误措施,予以无情的批判。如《古风》“秦王扫六合”是讽刺玄宗求仙问卜,《远别离》是警告玄宗,奸臣专权为祸应该远离,《古风》“胡关饶风沙”和“代马不思越”则是对玄宗挑起战争,又虐害武将的愤慨。至于外戚、宦官的骄横暴乱,李白更是十分痛恨。如《古风》“大车扬风沙”等句,直斥“中贵”和“斗鸡者”,给他们以严厉的批评和揭露。特别在天宝后期,当朝野惊传安禄山的叛乱阴谋时,李白曾“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孤身入幽燕,一窥虚实。然而,“无限济时策,此心谁见明”!

老迈昏聩的玄宗,不过利用李白的敏捷诗才,为他写点行乐词章,并不加以重用。在李白看来,这仍是和“娼优同畜”,他一向所抱“辅弼天下”的愿望,当然无法实现。

离开长安以后,李白便长期活着漂泊流浪的生活,足迹遍布梁宋、齐鲁、幽燕,并多次往返于东越、金陵、宣城。安史之乱后,他本想隐居庐山,却被永王璘邀请参加了幕府。至德二年(757年),永王违背肃宗的命令东巡,被肃宗击败。李白受牵连获罪,长流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

李白六十一岁时,李光弼东镇临淮,他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著名的篆书大家,也是李白的叔叔李阳冰处。一代诗仙,就此成为千古传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8
出仕,李白的抱负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为官,希望得到皇上的重要,自己在朝廷上能有一番作为,好让老百姓能过上好的生活。
第2个回答  2020-11-08
前期他志向就是出仕,当了官之后,却又感觉当官太过束缚,所以最后又选择了归隐,人总是在不停追求
第3个回答  2020-11-08
我觉得更像是归隐,因为李白生性洒脱,而且不太喜欢官场上的明争暗斗,所以更喜欢归隐。
第4个回答  2020-11-08
李白是个有理想和抱负的人,他很想出仕做官,一展自己的抱负,但是他的性格又不太适合做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