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为何要传位给咸丰,而不是强悍的鬼子六恭亲王呢?

如题所述

道光皇帝之所以会选择传位给咸丰皇帝,实际上是私心作祟。

咸丰和奕欣二人,谁更有能力,谁更适合当皇帝,道光难道不清楚?道光心里绝对一清二楚。

可是,道光却仍然选择了咸丰,而不是奕欣。

倘若按嫡长子继承制来确立太子之位的话,毋庸置疑一定是咸丰。

咸丰不仅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他的生母更是在道光十四年被立为皇后,这个身份显然高于奕欣。

然而清朝其实并不以嫡长子继承制作为选择继承人的规则,而是选择了“立贤”这一规则,即谁有能力就让谁继位。

这一点在康熙年间尤为明显,也可以说是康熙确立了这一规则,所以康熙年间才会出现九子夺嫡。

道光也是这样,如果他最后是因为咸丰作为嫡子这一身份才选择咸丰的话,他一开始就不会让咸丰和奕欣相争。

所以,道光皇帝之所以会选择咸丰,绝对不会是因为咸丰年长于奕欣,也不是因为咸丰生母是皇后。

既然道光选择咸丰,并不是因为咸丰的嫡子身份,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道光之所以会选择咸丰,原因不外乎两点。

一是道光出于为清朝考虑的原因。

二是道光处于为自己考虑的原因。

自从鸦片战争发生之后,清朝就走到了一个岔路口,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一点,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尤其是道光皇帝这样的上位者更是心知肚明。

然而,这对于道光而言也是一场艰难的考验,或者说是一次艰难的抉择。

他可以选择逆风而上,让清朝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风口之上,获取更大的发展机遇。

有一句话叫“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

只是道光皇帝经历了一场鸦片战争之后,被吓怕了,被列强和时代的剧变吓怕了,从而选择了退缩。

也就是说道光皇帝在某种程度上主动放弃并远离了这个风口,甚至还想要堵住这个风口,因此失去了机遇。

而二十多年之后的明治天皇显然就比道光要果决得多,明治天皇遭遇的情况远比道光要遭到100倍!

可是明治天皇却选择了逆风而上,把握住了这个风口所带来的机遇。

道光皇帝的能力和格局可见一斑,不过一平庸无能之辈而已。

道光自己做出了选择,而他的继任者呢?

道光不仅要为自己做选择,他还要为继任者做选择,还要为大清国做选择。

咸丰和奕欣二人能力孰强孰弱,道光一清二楚。

咸丰绝对是一个资质平庸之人,道光就够平庸了,而咸丰却远比道光更加平庸,并且和奕欣一比还相对保守。

奕欣不仅能力强,也更加激进。

倘若让保守而又平庸的咸丰继位,咸丰绝对只会沿着道光的方向走下去,而且还会比道光更加失败。

而让激进而又有能力的奕欣继位,奕欣很大可能会一改道光之策而选择把握住时代的风口,让清朝获得新生。

不过,也有可能不是新生,而是就快毁灭。

道光此人能力本就一般,又被列强吓破了胆,根本就不敢有一丝一毫的进取之心,他不敢赌奕欣能不能带着大清国走出困境。

所以,他就只能选择保守的咸丰,让咸丰得过且过。

这是道光在为继任者做选择,也是在为大清国做选择。

而在这个选择当中,其实道光又夹杂着很大的私心。

清朝在1842年被迫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一不平等条约,可以说是开启了大清国最后几十年的屈辱。

道光其实深知这份条约一签,他将来在史书之上的名声一定会很臭。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继任者“更臭”,这样一来他就能够成功地转移后人的注意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