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畔,沙僧一见到观音菩萨,就上前抓她,他到底想干啥呢?

如题所述

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经历过天上人间的沙悟净,曾在流沙河畔度过了难熬却又数不过来的日夜夜夜。

到底被贬下凡多久了?沙悟净具体也记不清楚。

糊里糊涂的稠密岁月中,常会让他情不自禁地回忆和比较!

在流沙河的清贫饥寒加上天剑穿心的日子,与当年在天庭玉皇大帝身边做鸾舆卷帘大将的工作,实在是悬殊太大。

令他也实在想不明白,原本小心翼翼的他,是怎样让那么可怕的一幕发生的!

当年,天庭工作中的一个小小失误,蟠桃宴会中,失手摔碎了王母娘娘的琉璃盏,几乎给他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和转机。

一、噩梦的开始,一次意外失手

看到琉璃盏摔碎的一刻,玉皇大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如果不是热心的赤脚大仙及时出面调和,劝玉帝宽恕沙僧一命,当时的沙僧极有可能就命悬一线了!

赤脚大仙的说情很及时,更有效果。为了维护天庭的威严,玉皇大帝命人打了沙僧八百沙威棒后,将其贬在了八百里的流沙河畔,每隔几天还要让承受一次天剑穿心之痛,顺便让沙悟净长长记性!

荒山、野岭、流沙、静深,鹅毛飘不起,万物沉入底……几百年来,他已试着将当年在天庭的豪华和锦衣玉食从记忆中抹去,然后再正视如今的现实。

卷帘大将的工作虽然也很辛苦,好在他也是玉皇大帝身边的人,还是天将级别的领导。可是自遭贬下凡,落魄至今,无人问津。

没有食物,那也不能饿死也!本来不是很凶恶残忍的沙僧,饥饿难忍时,将可供他填饱肚子的食物目标,盯在了流沙河畔过往的行人中。

二、流沙河的日子,难言的百年寂寥

无聊的日子中,沙僧每三两天,就从流沙河底走出,寻找一个过路人食用,每隔几十年,他就会吃掉一个非同寻常的人。

普通的过路人只需要吃掉后,他们的骷髅就会沉入流沙河底,或随河流远飘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每隔几十年,就会有一个例外:但凡是东土取经的人路经此地,被他吃掉后,这个人的骷髅就会飘浮在流沙河上,也不远去,也不沉底。

数百年沧桑巨变,沙悟净蓦然回首,回头细算,也算不清他到底吃了多少过路人,但他十分清楚地记得,他活生生地吃过9个取经人,因为这9个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头颅浮在水面,永不沉底。

不觉自己老了许多,样子也变得狼狈不堪:凌乱的红色头发,蓬蓬松松;长时间的心情压抑,导致自己身心失调,生出一幅青不青、黑不黑的晦气脸色;天剑穿心,刺得很痛,数百年的痛苦表情,也使得他眼睛长成了一双布满血丝,飘忽闪烁不定的眼神,还有那口角下垂,獠牙利齿的血盆大口……

当年的英雄,变成了现样这样的形象,这个样子,就连沙僧也很讨厌自己,看不起自己!也不是没想过改变现状,可是,人在天地间,受五行生克影响,纵有凌云志,现实环境和实力都真心不允许呀!

有时,沙僧也在心里默默地想,余生就这样认命吧,谁让自己当初不小心,霉运缠身呢?

三、习惯成自然,不打不识观音菩萨

平实而枯燥的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好无新奇!直到有一天,他在河底听到了河畔来了两个人,一男一女,在对话。

四大名著《西游记》原著中,记载了两个人对话的大致内容。

河畔的女性先开了尊口,感叹道:都说星辰漫天,弱水三千,这凶险无比的流沙河界,真是难行。凡人肉胎俗体,又怎能渡过?

男性口称师父,不解地问:师父,您用法眼观观,这河具体有多远?

女性两次开口:东连沙碛,西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浩浩荡荡,漠漠茫茫,十里遥闻万丈洪。依我看,此河宽有八里遥,流经千万里远。

确定两个人是师徒关系,所聊的内容是他所待的地盘——流沙河。沙僧感觉没有新意,他也不感兴趣,倒是肚子里的馋虫,又开始闹了起来,饥肠辘辘间,他又想吃人了!

提着他那根一直带在身边的降妖杖,沙僧麻利地跳出水面,走上岸去,就朝那位女性扑了过去。

从《西游记》神话故事中,不难发现,出现在流沙河畔的师徒,正是观音菩萨和她的护法惠岸行者。

原著第8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上长安”一章节中谈到,二人之所以出现在流沙河,是观音菩萨奉如来佛祖法旨,前往东土大唐寻找有缘的取经人。

看到一个妖怪向师父扑来,惠岸行者紧步上前,用他手中的浑铁棒挡住了沙僧,并对沙僧一声棒喝:干啥?休走!

一番打斗,沙僧方觉得自己今天的行为,有些鲁莽和冲动了。因为他与惠岸行者,打来打去,竟然难分出胜负,如果身边的师父再出手相助,他肯定败定了。

想到此,沙僧架住惠岸行者,停了下来,问:你是哪位英雄好汉,敢来此地与我对打,且功夫还很厉害哩!

惠岸行者亮明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并告诉沙僧,旁边的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闻听观音菩萨大名,沙僧收下宝杖,三步并作两步,上前就向菩萨叩首谢罪。

四、幸福来敲门,观音菩萨的慈悲救度

观音菩萨听了沙僧诉说,先是纠正了他的“三观”,切勿再继续吃人害人,罪上加罪,增加恶业。然后,菩萨接着给沙僧指了条光明大道:今三界适取经大事,不如做取经人的徒弟,保护取经人到西天拜佛求经。

观音菩萨为了让沙僧弃暗投明,静心取经,还做了3件事:首先为他取了个新名字——“沙悟净”;其次禀告天庭玉帝,取消了他天剑穿心之苦;最后还许诺他,西天取经,大功告成之后,他也会修成正果,回归本职。

那么,沙僧看到观音菩萨就扑了上去?且看《西游记》原著,是怎么说的?

作者吴承恩老师在原著中,用3个字来表述唐僧的目的:“捉菩萨!”为何他要捉住菩萨,或有以下原因:

一是不识菩萨真面目,误作凡人,想捉住她充饥,填饱肚子;二是想“擒贼擒王”,先捉住做师父的,再捉住他的徒弟;

三是听了他们的聊天内容,有杀人灭口的可能。网络中,有观点认为,沙僧之所以在流沙河受罪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阻拦取经人前往西天取经,当然这是个“阴谋论”的观点;

四是他得知新的取经工程开始后,又听得两人在讨论取经人过河一事,欲通过“不打不相识”的方式,来逼迫菩萨给他一席之位,以脱离流沙苦海。

清朝金金缨在他的《格言联璧》中说:善用力者就力,善用势者就势,善用智者就智,善用财者就财。不管怎么说,沙僧还是挺运行的,也是说话算数的。

回头想想看,数百年来,沙僧在流沙河畔,吃人无数!如果不是观音菩萨和惠岸行者及时出现,劝善度化他走上正道,照往常吃人度日下去,下场如何,实在后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