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内容

如题所述

爱国主义教育
祖国是我们所有国人的母亲,她的儿女不论是生在何方还是葬在何地,不论是位高权重还是平凡普通,不论是富甲一方还是穷困一世,祖国母亲永远陪伴着你,养育着你,呵护着你。她对每个子女都是公平的、慈爱的、无私的。
但是,这些子女们是不是都对祖国母亲有着爱国之心和爱国之行呢?显然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永远存在着一些怀揣乱党叛国之心,伺机报复社会危害国家的祸乱分子,他们累积到一定程度很可能对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这些叛逆之人不是平白无故生来就是,而是长期积累演化而成的。
我们祖国现今正是蓬勃发展之际,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科技,有些人已经过上了十分安逸的生活,有些人疲于奔命一心想出人头地,只为求得自身的名利,有些人一身本领却迷失在异国的糖衣炮弹里,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似乎已经忘记了儿时那些的父母和老师的谆谆教导和课本上那些热血滚滚的爱国诗篇,这些人为人行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对于国家大计更无所知,于是在这些无知和自私的作用下就可能产生一系列诸如腐败贪污、烧杀抢掠的危害社会行为,甚至会发展到危害国家,通敌叛国的境地!这些人没有祖国的概念,没有社会的概念。
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这种隐患时不可不查的,随时可能会产生社会危害,是一颗无形的定时炸弹。所以,爱国主义教育警
钟长鸣,而且要深入人心,其教育的形式要有所改进,有所变革。不能只是停留在只出现于义务教育阶段,要让整个社会都要响应起来,不能让社会被功利思想所笼罩,不要让仕途思想依旧腐朽的摆在国人面前,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是方向性的,是不随时间推移而改变的。
而对于我们这些国民而言,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不能敷衍,不可二心,国家的兴旺是每个国民生活安康的保障,如果每个人都不为国效力,不热爱祖国,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仅从逻辑上的推理,我们就没有理由不爱国,更何况从情理上来说,五千年悠悠历史养育华夏儿女世世代代的伟大祖国,富饶美丽的大好河山,情深恩重的光辉天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何人不知,“宁思故乡一寸土,不恋他国万两金。”的精神必须继承。决不能在安逸中腐化,决不能在奋斗中迷失,决不能在失意时生恨,决不能在困难中退缩。不论何时不论何地,我们的心永远要与祖国母亲在一起,永不分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热爱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从学习历史入手,特别是要学习近代史和现代史,使人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切的思想,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转化为爱国行动,为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积极效力;为实现四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必须同进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坚持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使人民群众懂得我们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国际主义者。
第2个回答  2020-11-13
为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仅封建社会就经历了两千多年。到公元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中国进入了近代。从1840年至1949年的109年,是中国社会变化空前剧烈的时期,是中国落后挨打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是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面前不断觉醒,为了国家独立、民主和现代化而奋起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时期,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期,是旧中国走向新中国的关键时期。

1842年8月,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被套上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枷锁。那时候,西方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期,急于在世界各地寻找殖民地并开拓世界市场,促使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为此不惜发动战争,包括20世纪上半叶发动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国因为长期固守封建制度,特别是明末清初 实行海禁政策,封闭了国人的眼界,郑和下西洋那样壮丽的情景不能再现。清初虽然出现过康乾盛世局面,但依然是在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上的发展,比起资本主义取得的生产力进步,中国在总体上是大大落后了。这就使中国在突然面对西方势力来侵的时候,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世界上所有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纷至沓来,都想从中国身上瓜分一块肥肉。尤其是甲午战争后,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中国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便纷纷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获得各种政治、经济利益。清朝朝廷名义上保持着独立的地位,但中国实际上濒临被瓜分的境地。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中国首都三次被外国武装势力占领:第一次是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清朝朝廷“北狩”热河,被迫签订下《北京条约》;壮丽无比、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侵略者毁之一炬。第二次是在1900年8月,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清朝朝廷仓皇逃亡西安,后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八国军人分治中国京师,为了侮辱中国,他们在紫禁城举行分列式,武装通过皇宫。第三次是在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实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酿成历史上极为少见的人间惨剧,中国被迫迁都重庆;此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遍了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大半个中国的领土。
第3个回答  2020-11-13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沉积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同时也沉淀出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祖国是我们永远的母亲,我们地一次看到中华那张花花绿绿的地图时,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中国。从那一刻起,我们便知道:中华民族有一种最热烈的感情叫做“爱国”。

爱国”二字是神圣的,它是一种崇高而无私的感情,是民族精神中最宝贵的财富!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祖国。无论去到哪里,时时刻刻要惦记着祖国。祖国是中国人生命的摇篮,是慈爱的母亲。爱国主义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啊!在它前面, 个人的利益变得那么渺小,个人的生死又显得那么卑微?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帮,所谓尊敬老师,孝敬父母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还有对朋友要真诚,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龙的传人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就像爱国一样,把这种感情刻进骨头里。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爱国”。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
第4个回答  2020-11-13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包括: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就必须要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从小的个人方面来说,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二、促进...从小的个人方面来说。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爱自己的国家。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抗御外侮,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思想是灵魂,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就必须要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一、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矢志不渝、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增强国防观念、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3)维护统一!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情感是基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反对分裂、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其中:(1)热爱祖国、思想。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4)同仇敌忾。(2)天下兴亡,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国防价值意识。二。三、国防责任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国防目标意识,匹夫有责、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人。四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包括,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黏合剂”,行为是体现,才是真正的爱国者,不仅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需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