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为科学家的孩子小时候都有哪些特征?

如题所述

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其中科学家们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许多家长都规划让孩子成为科学家,孩子免不了要上课和做题。他们的成绩优异,却依旧离科学家差得很远。

反观现实,莫扎特4岁谱曲;柯洁17岁成为世界围棋冠军;曹原在22岁时发现石墨烯超导角度。

不难发现,许多“天才”并不是通过后天大量的读书与练习培养,那么他们是凭借什么成功的呢?

能成为科学家的孩子都什么样?杨振宁的一番话,值得家长一听

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在面对中西方学生的差异时曾有这样的见解:

“中国学生的成绩好,但是研究成果却很少。差在思维活跃度、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上。所以想要孩子成为科学家,要从小让孩子学科学,培养科学思维,增强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呢?

第一、多提问题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激发科学意识的第一步。

当孩子面对一些自然常识或理论知识有疑问时,家长不妨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这些疑问的答案。而且在平时生活中,家长也可以通过一些设问引起孩子的注意,如“雨后为什么会有彩虹?”、“筷子放进水里看起来为什么像被折断了一样?”等等。

这样可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也可以将求知欲转化为追求科学的动力。

第二、多多动手操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科学家永远都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绝知此事要躬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落脚点应该一直放在实践活动上。

课堂书本上的知识枯燥乏味,不妨将孩子从呆板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带着他一起发掘问题、做做简单有趣的实验,让孩子在妙趣横生的实验中爱上科学。而且实践是认识真理的唯一途径,实践得来的结果不但准确率高,也会给孩子留下更深的印象。

对孩子的科学思维培养和科学启蒙来说,游戏是最简单的方式。

第三、多看科普书籍如今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那如何保证孩子所获得的科学知识是准确的呢?

答案就是科普书籍。

“书中自有黄金屋”,孩子们的好奇是无限的,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科普书就是孩子们的老师。家长可以按照孩子的兴趣购入天文、自然、生物等方面的科普书籍,拓宽孩子视野,为科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提供温床与滋养。而且家长也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多读书、爱思考的习惯带动孩子。

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的一项调查发现,科普书阅读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影响位列第一。

除了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孩子思维的活跃性也十分重要,更是科学意识的必要条件。

作为家长,有什么可以提高孩子思维活跃度的方法呢?

创新授课方式杨老所言非虚,绝大多数中国孩子都重成绩而轻实践,“分数至上”论几乎摧毁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创造力与动手能力。因此,转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势在必行。

首先要让课堂“活起来”。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思维发散的两个重要条件。

因此,如果想让孩子的脑子“动起来”,那么教师和家长都应该与孩子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让他觉得无拘无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得到延伸。

其次是要求同存异,尊重孩子的差异性。

面对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不同孩子的出发点和回答往往是不一样的。这时就不必为问题设定一个固定答案,而是集思广益,让每个孩子都有自由思考回答的机会。

带着孩子做锻炼思维游戏思维游戏往往集自由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这不光可以提升孩子的智力,对孩子的思维逻辑发展也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例如:可以让孩子思考电的用途有哪些?在三分钟内想出10种让热水变凉的方法?

如此一来,孩子参与游戏和科学讨论的主体意识会增强,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可谓是娱乐性与科学性的双赢。还有一些数字或推理游戏也非常适用,如数独、魔方、推理题等,应当按需选取,因材施教。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现在很多小学的入学面试考的就是逻辑思维能力。锻炼思维,家长可以给孩子玩游戏,用轻松有趣的方式培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7
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科学家普遍都用钻研精神,爱动脑,对于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这时不应过多干涉孩子。
第2个回答  2020-12-27
他们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新奇的事物会追问为什么,并且有深入探究的想法。
第3个回答  2020-12-27
小时候的特征就是不局限于一些思考的模式,让自己在思考的时候更能放得开,想到的东西更多,这样的孩子也是有望成为科学家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