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与白芍功效上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赤芍功效
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对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目赤肿痛、腹痛、胁痛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药理分析,芍药含有芍药甙、安息香酸、挥发油、树脂、糖类、淀粉等,对痢疾杆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镇痛、镇静和抗惊厥的作用。白芍为毛莨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除去外皮的根。性凉,功效与赤芍基本相同,传统上多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主治头晕、头痛、胸胁疼痛、痢疾腹痛、阑尾炎腹痛、腓肠肌痉挛、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症。
白芍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芍药甙。该成分具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血注,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痛、抗炎、抗溃疡等多种作用;特别是在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白芍对肝巨噬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使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加30%,所以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还证实炒白芍主养血,生白芍主平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2
赤芍【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临床应用】1.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等。配生地、牡丹皮等,2.
用于经闭,跌扑损伤,疮痈肿毒等气血瘀滞证。配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可用于经闭及跌扑损伤;配当归、金银花、甘草等,可用于疮痈肿毒
【性味归经】:酸、苦,凉。①《本经》:“味苦,平。”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歧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④《本草衍义》:“味涩苦。”入肝、脾经。①《珍珠囊》:“足太阴脾经。”②《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经。”③《本草经疏》:“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④《药品化义》:“入肝、小肠二经。”⑤《本草经解》:“入心与小肠。”白芍
 ①《雷公炮炙论》:"凡(白芍药)采得后,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头土,锉之,将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
  ②《本草蒙筌》:"(白芍药)酒浸日曝,勿见火。"
  【性味】苦酸,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
  【归经】入肝、脾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太阴、足太阴经。"
  ②《本草经疏》:"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
  【功用主治】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唐本草》:"益女子血。"
  ⑤《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⑥《医学启源》:"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利,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
  ⑦王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⑧《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第2个回答  2020-12-26

芍药花色大致分两种,中药赤芍和白芍有不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