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郊杨家将的地名有哪些考证?

如题所述

杨家将的故事可以说妇孺皆知,在北京,很多地名都与杨家将有关,而且这每一个地名中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在香山有个"挂甲塔"村,传说杨七郎一次独自去搬兵,在山下与辽兵相遇,他见势不妙,便跑到山上。

为了迷惑辽兵,他将身上的盔甲挂在一个小塔上,自己朝相反的方向跑了,于是这个小山村被叫成了"挂甲塔"村。

离此不远,有一如刀劈一般的山崖,人称"刀劈崖",据传杨门女将穆桂英追击辽兵于山下,眼看辽兵要逃过山口,她一急之下,一挥大刀,那刀便朝辽兵逃去的方向飞去。因为用力太猛,大砍刀一下子砍在了山头上。"咔嚓"一声,将山头砍下了一半儿,碎石便把五百多辽兵埋在了山下,后来人们就把她用大砍刀劈成的那座山崖叫成了"刀劈崖"。

在颐和园北面不远处,有座"望儿山",据说辽宋争战时,这里是宋军的营地。佘太君的儿子带兵和辽军交战时,佘太君常在此登高望儿,擂鼓助阵,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山叫成了"望儿山"。

她所望见东北方的村子被叫成了东北望即现在的东北旺,西北方的村子叫成了西北望即现在的西北旺。

离望儿山不远的羊(杨)坊居据说是杨家将驻兵之地,而韩家川则是辽兵韩昌驻扎的地方,受传说的影响,几百年这两个村都不通婚,直到1990年才冲破隔阂,互通姻缘。

由望儿山往北数里,有个地方叫"亮甲店",传说有一次杨六郎率兵路过此地遇大雨,于是就地宿营,雨后晾甲于此,故得名"晾甲店",后来按此谐音,叫成了"亮甲店"。

颐和园东墙外有个村子叫"六郎庄",最早叫"牛栏庄"。传说杨六郎与辽兵交战受伤,曾在此村养伤,还为村民除去了一个作恶多端的恶霸,人们为了纪念他,把村子叫成了"六郎庄"。

在昌平区有一条长达数十里的关沟,在一面峭壁上有一幅浮雕人像,传说这是杨家将中镇守三关抗辽大元帅杨延昭的影像,所以这里名叫"六郎影"。

在老峪沟有个村子叫"了思台",据传穆桂英曾在此生子,但因战事危急,只好把爱子暂放在密林中的一个山洞里,派一名随身侍女护养,她却忍着泪水冲锋陷阵。当地人们为了纪念杨家将,把穆桂英撂下孩子的地方叫成了"撂子台"。随着年深日久,后来改成了"了思台"。

离此不远残留着一处断壁残墙的遗迹,相传是杨六郎当年为了再次与辽兵作战,在此地"屯兵养马"而筑的"拦马墙"。

居庸关下还有一处穆桂英点将巧退辽兵的"点将台"。

在密云县番字牌村北有一条大川,叫野马川,相传一次杨六郎打仗从此处路过,碰到了一匹野马在河川里戏水,他一眼就看出那马是匹难得一见的宝马,便从岸上一跃,飞似的跨到马背上,把马驯服了,从此这马成了他的坐骑,与他一起驰骋于杀场,"白马关"由此得名。

在"白马关"外,有两个村子,一个叫"司营子"一个叫"冯家峪",可实际上"司营子"里没有姓司的,"冯家峪"里没有姓冯的。原来这里是当年穆桂英与辽兵大战后,她缝补被敌兵撕破的盔甲的地方,为了纪念她的功绩,人们把她盔甲撕破之地叫成了"撕甲营子",把缝甲的地方叫成了"缝甲峪",日子一长,叫成了"司营子"和"冯家峪"。

在古北口万寿山有一座土包坟,坟前立着刻有"七郎坟"三个大字的石碑。传说杨七郎随老令公去抗敌,被奸臣潘仁美暗算了,在古北口关前被乱箭射死后,又被扔进河里。后来被当地的老百姓发现,祭奠后埋在了万寿山,并刻了石碑。

此外在延庆、平谷、大兴、门头沟、房山等区县也有一些与杨家将有关的传说和地名,都带有传奇色彩。

其实,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杨家将抗击辽兵并没真正到过北京地区,京郊这些与杨家将有关的地名与传说,都是出于人们对杨家将的尊敬和爱戴而编造出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