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为什么被尊为诗圣?

如题所述

杜甫被后人誉之为“诗圣”,之所以有这样的美誉是因为他的诸多作品都彰显着仁民爱物兼济苍生的博大情怀。

杜甫一生坎坷,穷愁潦倒,少年时期虽然也有过类似于李白的“裘马颇轻狂”的放荡生活,但和李白的“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奢相比逊色良多,尤其在他父亲杜闲去世以后,他几乎失去生活依靠。在他三十五岁到长安科考试失败之后生活更加艰难,他“卖药都市,寄食朋友”,甚至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几乎沦为乞丐。安史之乱爆发之前,杜甫回了趟老家奉先县,刚到家门便听到屋内撕心裂肺的哭声,一进屋才知道,自己的小儿子冻饿而死,杜甫痛不欲生,他“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但是杜甫接下来想的却不仅仅是自己,他说我杜甫“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自己既不用交税,也不需服兵役,这么优越的条件自己的儿子还被饿死,那不如他的呢,那些需要交税,需要服兵役的贫苦百姓怎么活?所以他“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戌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想到这些,他的忧愁就像终南山那么高!杜甫安史之乱以后搬到成都,在那里由于有好朋友严武和高适的帮忙,日子还算过得去,但仅仅是过得去而已。有一年秋天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由于风太大,他家的房盖儿被吹跑,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若是我,一定会满腹牢骚,怨天尤人,但杜甫想到却不是自己,而是天下寒士,他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假若寒士们能有躲避风雨之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宁可牺牲自己换来天下人的幸福,这不就是基督,这不就是释迦牟尼嘛!杜甫晚年流浪到夔州,在那里租了一个草堂,邻居住着一位孤寡老太,生活拮据,每逢秋天枣子成熟的时候都会到杜甫家里打枣果腹,可几年后杜甫搬走,把房子让给他一个吴姓亲戚,结果这个吴郎入住之后第一件事便把房子周围用栅栏圈起来,此后那位老太便失去一个果腹的机会,杜甫听说这事之后立即给吴郎写信,让他赶紧把栅栏拔掉,善待老太。事情不大,却感人至深!

 这是几件小事,但杜甫那心系百姓的博大胸怀却可以感动古往今来无数人。杜甫的“三吏三别”,若是没有那颗仁民爱物之心是一定写不出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2

圣人这个称呼是儒家的尊称。被称为圣人的人,都是符合儒家思想,忧国忧民,爱民如子,具有广阔的悲天悯人情怀的人。杜甫正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抱有积极的入世热情,忠君爱国。自身身处困境之中,却还能关心广大和自已一样的人,这种博爱的情怀,是当得起圣人称号的。而这种情怀主要是通过他成就极高的词作表现出来的。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所表现的就是这种情怀。杜诗是集大成之作。从题材、内容、风格、造语、章法各个方面都极为突出,成就极高。不多写了,这个容易找打。所以结合上面的那些,他被称作诗圣。
杜甫以诗歌记录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的历史,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如同一部历史一样,尤其是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在他的诗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他的诗歌可以视为历史,可以佐证历史,可以弥补历史,所以被称为“诗史”。

第2个回答  2017-11-22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稳重朴素,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杜甫诗歌的风格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却极见功力.因此后人封以诗圣之称,杜甫一生清贫不向权贵低头所以为诗圣。“圣人”悲天悯人,杜甫诗风厚重,诗句朴实,一生关注民生心,所以称“诗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1-22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稳重朴素,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杜甫诗歌的风格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却极见功力.因此后人封以诗圣之称。

杜甫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就被后世之人尊称为诗圣。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可以看出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