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上说人生四苦是什么

佛经上说人生四苦是什么

佛经上说的“人生四苦”是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1、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容。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刺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婴儿出生后呱呱大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2、老,是任何人无以避免的。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

3、病之苦,自人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然而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心理上的疾病,又是另一种苦楚。

4、死之苦,人类血肉之躯,不过短短数十载寿命。宇宙万象,生生死死,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无有例外。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

扩展资料

出处介绍

出自《大乘义章》第三章

隋慧远(523~592)著。原著共五聚,凡二百四十九科,分十四卷;现存前四聚(缺第五杂法聚),凡二百二十二门,分为二十卷。收录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五卷“诸宗部”内。

八苦乃众生轮回六道所受之八种苦果,为四谛中苦谛之主要内容。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受阴苦。汝等当知。此八种苦。及有漏法。以逼迫故。谛实是苦。集谛者。

作者慧远是法上的弟子,慧光的再传,而慧光则出于勒那摩提之门。据《续高僧传·法上传》(卷八),法上本来著有《大乘义章》六卷(已佚),慧远此书可能和法上之作有相承关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乘义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24

佛经上说的“人生四苦”是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1、生苦:生之苦,十月胎狱之苦;即出生之际,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容;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刺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犹如皮鞭抽体。

2、老苦:老之苦,是任何人无以避免的。人生于世上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昨日黄花的心理痛苦。由顾盼生辉渐变鸡皮鹤发。

3、病苦:病之苦,自人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然而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心理上的疾病,又是另一种苦楚。

4、死苦:死之苦,人类血肉之躯,不过短短数十载寿命。宇宙万象,生生死死,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无有例外。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

扩展资料

四苦是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佛教以生、老、病、死为四苦,见《大乘义章》三。

生的苦,婴儿出生后呱呱大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老的苦,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固然使人感慨,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病的苦,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死的苦,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之痛苦,尚有甚于此者乎?

参考资料:四苦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04

四苦是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佛教以生、老、病、死为四苦,见《大乘义章》三。

1、生苦:生之苦,母亲生孩之痛以及婴儿出生时皮肤之嫩,出胎犹如受鞭笞之苦。

2、老苦:岁月流年,四十白发苍苍。岁月带走的不只是时间,更是一个人的一生。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女人的青春逝去都是对一个人的痛苦。

3、病苦:疾病带来的痛苦不言而喻,小病如感冒之流常常发生,大病的话更是让人痛苦,不仅自己身体和心理,更是全家庭的不幸。

4、死苦: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

扩展资料:

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其把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的,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分类。经、律、论所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22

佛经四苦指的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佛教以生、老、病、死为四苦。

1、生苦

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容。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刺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婴儿出生后呱呱大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2、老苦

老,是任何人无以避免的。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

3、病苦

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本来四大假合之身,难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

4、死苦

盖宇宙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坏,法尔如是,安有例外?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

扩展资料:

出自《大乘义章》第三章。《大乘义章》隋慧远(523~592)著。原著共五聚,凡二百四十九科,分十四卷;现存前四聚(缺第五杂法聚),凡二百二十二门,分为二十卷。收录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四十五卷“诸宗部”内。

生活启示:

苦,是一种磨练,也是一种强大的意志,当你面临困境就会心生强大的愿力,不会任其苦难去侵袭我们的心。在苦难中坚强的面对,因果不虚,你多承受的将会以福报的形式偿还给你。能够在苦难中成长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能够真正体会苦的人,才能对苦感同身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9-01

四苦是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佛教以生、老、病、死为四苦,见《大乘义章》三。

1、生苦

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容。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刺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婴儿出生后呱呱大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2、老苦

老苦:唐人诗云:“公道人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会饶。”老,是任何人无以避免的。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四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使天赋过人,或摄生有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上述现象总会发生。又何况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固然使人感慨,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

3、病苦

病苦: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固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在近年来日渐增多。进一步说,即是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奏效的?

本来四大假合之身,难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

4、死苦

死苦:一部钢铁铸成的机器,其寿命也不过由数年到数十年,一个血肉之躯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只留下千古笑柄。盖宇宙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有生就有死,有成就有坏,法尔如是,安有例外?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

扩展资料:

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每一个死者都有他尚末完成的壮志,因之世界就有多少死不瞑目之人,同时死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四大分离,呼吸困难,心里有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时娇姿稚子,环绕榻前,生死离别,凄惨无比,尤以将死未死之际,这一生所作所为,善善恶恶,一一自脑海映过。对于那些善的,无愧于心的,会感到欣慰宁静,但对那些恶的,有背天理良心的,将会感到懊悔,痛苦和恐怖。这时因痛苦恐怖而感召地狱相见,神识受业力牵引,堕入恶道,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之痛苦,尚有甚于此者乎?

参考资料:四苦-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