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材料作文

2)一个公司的职员向朋友抱怨:同事的冷漠 客户的刁难 老板的忽视,让他苦恼不已,所以他决定换个工作。朋友提醒他说:“现在找一份工作不容易,你应该多和大家沟通,尝试着改变自己。”他接受了朋友的建议。半年之后,再见到朋友时,他向朋友说,现在自己在原来的公司很开心,与同事的关系很融洽,客户对他很满意,老板也夸他工作出色,正准备给他升职加薪。

这个职员的经历至少给了我么这样一些启示:少抱怨别人,多反省自己;与其被动变换环境,不如主动适应环境;要主动与人沟通,为自己打开一片广阔的天地;要善于采纳别人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75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慕名而来,渴望在这里能有所作为。总经理感到很新鲜,破例让他试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得很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借口而已,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五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要勇于展示自己;敢于挑战更高的目标;愈挫愈勇,百折不挠才能获得成功;不要让有所追求的年轻人丧失希望。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75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首先,弄清命题特点。
这种给材料作文的方式同以往的材料作文不同,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这个材料,可以是寓言,可以是故事,可以是漫画,还可以是表格等)身上,让审题不是从“题目”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从而使文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发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更能引起各方面对作文内容的重视。这种命题形式,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不仅达到了命题者的意图,而且受到了一致好评。
过去的话题作文以“话题”为范围,现在的材料作文以“材料”为范围。这样在这种材料作文中,考生就能把审题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材料上。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材料所画出的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内容范围,也许是材料的含意范围。考生的作文在材料范围之内就符合题意,在材料范围之外就偏离题意。无疑,这是在一个更大更自由的范围内提出了审题的限制性要求,也就是在发散性中强调了限制性。总之,这种材料作文的形式、思路开阔,意境深远,具有极大的思维空间张力。
其次,关注取材范围。
在弄清了材料作文的命题特点后,还要关注材料作文的取材范围,以便在复习备考中“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从近两年高考的材料作文题目来看,考生应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A、关注现实生活
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甲卷关于“国民图书阅读率”的材料作文,2005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首次低于50%,这一调查结果正式公布于2006年4月21日。这些数据是从20个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取样的,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从而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现实意义。又如2007年全国卷Ⅰ(河北、河南、陕西等省用)的材料作文,图画通过一个孩子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孩子的“家庭”“学校”“社会”却认为“出事了吧!”这种生活现象,讽刺了“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行为(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的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等)的生活现实。
B、关注创新意识
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乙卷关于“乌鸦学鹰”的材料作文,文题在寓言故事最后增加了让牧羊人的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情节,从而暗示对这则寓言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即把乌鸦当做悲剧英雄来尊重,从而更深入也更丰富地理解题目内涵。又如2007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海南、宁夏等用)的材料作文,它取自20世纪初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发明创造裂而不碎的汽车挡风玻璃的故事,它符合当前科技创新的需要,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C、关注诗歌联想
如2006年高考山东卷的材料作文,它引用著名诗人雷抒雁的哲理诗《星星》:“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要求根据读这首诗所产生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又如2007年高考北京卷的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是两句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以及对这两句诗的解读,要求考生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D、关注祖国语言
如2006年高考湖北卷的材料作文,它列举了在汉语里“三”所构成的很多词语,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要求考生根据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又如2007年高考湖北卷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就有关“母语”的材料写作文,从而引导考生认识母语的无比重要,感受母语的博大精深,热爱母语的精美瑰

参考资料:百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13
写材料作文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明确材料的主要意思。
1.可以用一句名言或俗语引入你想说的观点,点名主题。
2.举例证明你的观点,两个正例,还可加一个反例,使文章有故事可说,从而把读者往你的观点上引,必须时时扣题。
3.综合所有事例再阐述你的观点,深入主题,最后还可以用一段来总结,升华主题。
文章不需要有非常华丽的词语,不要刻意修饰辞藻,只要道理明确,不跑题,有大概的框架,语言清新自然就行。
第2个回答  2010-07-06
材料作文要找出立意,中心。在写作文。不可抛开材料,可写议论文或记叙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