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遵循哪些原则

如题所述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遵循的原则:
  一、关爱的原则
  “爱满天下”,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其他道德准则的基础和前提。师生之间的爱是无私的、非血缘关系的爱,是类对类的爱。只有充满爱的教学才是完全的教学,也只有存在这样的爱,彼此之间才能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学生才会体验到“爱”,学会去“爱”。著名作家巍巍在回忆他的老师蔡芸芝时说,“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一个“好像”一个“轻轻”就充分表现了老师的假打真爱,两个“笑了”就充分展示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在如此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怎能不对老师依恋,又怎能不尊敬、爱戴自己的老师呢?又怎么不由此而“爱”他人呢?
  二、尊重的原则
  “师生关系的好与坏,取决于双方的尊重程度、理解程度。老师是否尊重学生,学生是否尊重老师,双方是否受到对方的欢迎,这在教育环节中很重要。因为亲其师,才能善其道。”(卢勤语)老师尊重学生,就是把学生当作有独立人格,富有主动性和发展性的人来对待,要理解他们的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正常需要。“你怎么这么笨,榆木疙瘩不开窍”、“你脑袋进水了吧?”“你怎么屡教不改,有没有一点记性?”等对学生有刺激性和伤害性的语言就不要说。作为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因材施教,满足学生求知进步的需要。当然,理解和尊重是相互的,作为学生也要尊重自己的老师,课堂上不要顶撞老师,让老师难堪;课下要对老师有礼,不要给老师起绰号。我们也许遇见过这样的情形,比如:学生私下谈论自己的生物老师侯老师(有些谢顶),已变成了“生物老师”、“侯秃”或“老侯”等不雅的称号,这也是要避免的。
  三、信任的原则
  渴望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人类重要的精神需要。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只有充分的相信自己的学生,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克服困难的勇气。
  有一次,教室丢了一支钢笔,经过我的私下调查,知道是我班同学张强拿的,这时我要是直接去问他,恐怕是既要不回来钢笔,有伤了他的自尊,还容易使他以后“破罐子破摔”,以致更不可挽回。采取什么办法又能把钢笔还给人家,又不伤其自尊呢?思考了良久,第二天进班,我先表扬了一些做好事的学生,然后说:“我们班还有许多做好事不留名的同学,哦(若无其事般),这次张强的钢笔不见了,谁如果见了就交给老师,好不好?”可想而知,第二天,我的办公桌上竟静悄悄的躺着一支钢笔。
  人非生而知之,谁能无过?无论学生犯了多大的错误,都要相信他,都不要轻易否定他的人品,要给他们改正自己的机会。“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当学生有了进步,要相信他,表扬他,使其尝到被肯定、被重视的喜悦。相信坏学生也会做出优异的成绩,而不要无端的怀疑他的能力。还是魏书生说的好,“一名好老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脑子里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的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乏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
  四、理解和宽容的原则
  老师要理解学生在成长路上遇到的种种困惑,理解他积极向上的想法,理解他必要的心理矛盾。比如,以前,男女生接触一多就谓之曰“早恋”,老师家长就“如临大敌”,一路“围追堵截”,誓要扼杀其在“萌芽状态”;而现在,我们不再把“早恋”视作洪水猛兽,充分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知道那是他们特定年龄阶段的“早练”,于是才可以因势利导,采取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早恋”,度过“青春的危险期”,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老师要宽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切过失、错误和失败,并要给予他们同情和帮助,并积极的给他们创设改正错误的机会。一个初中的女学生说:“我们一犯错误,老师就是一脸的不耐烦,也不听什么理由,就是“罚站”“罚钱”和“叫家长”,搞的师生关系特别紧张,有时候,我就想:老师为什么不能容忍我们的错误?他们有了错误谁去“罚”他呢?”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难以避免的,“年轻人犯错误,就连上帝也会原谅的”,更何况是十多岁的少年儿童?所以,老师要正视他们的错误,宽容他们的错误,为不慎犯错误的学生留下解释自己、改正错误和奋起直追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理解和宽容的环境中,学会对他人的谅解和体谅,形成为人处事的正确态度和方法,知道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知道承担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五、平等的原则
  这里讲的“平等”是师生之间人格上的平等,既在做人上是平等的,都有做为一个社会人的正常的需求和尊严。师生关系中的平等主要体现为“教学向长”的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关系,是主——主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相互之间才能理解、信任和尊重。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胆想象,充分体会到做事的自信、做人的尊严。在相互的学习合作中,也增强彼此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在做人的尊严上,师生双方是“平等”的,但还应该看到,师生双方在伦理上是“不平等”的,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这不能改变。不能一说“平等”,就拿平等做挡箭牌。如一位老师说:学生上课说话,你一管他,他就说你为什么能说话?你让他扫地,他又说你也在教室,你怎么不扫?你让他帮忙做一点事,他说自己的事自己做,凭啥让我干?自由是相对的,平等也是相对的,在教育关系中,老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不同,师生之间就不能完全划等号。再者,缺少理解和尊重的平等也是不存在的,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女教师,去参加本班学生举行的元旦晚会时,被几个男生按住头揉了一头的彩纸,而感到极其难堪,痛哭失声。的确,不顾及老师尊严的行为,就是放纵,就是侮辱,谁能说这是师生融洽关系的“平等”?
  六、民主、公正的原则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老师要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就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就要明确对学生指责、埋怨、强迫命令,就等于在师生心灵之间挖鸿沟,只能增加师生之间不理解、不信任的程度,只能降低学习效率。”“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同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可见,教学民主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增强师生情感的交流都具有重大的作用。
  公正,就是处事公平正直,没有偏私。亚里士多德说:“公正自身是一种完满的德行,它不是笼统一般,而是相关他人的”,“它之所以是完满的德行,是由于有了这种德行,就能以德行对待他人,而不只是对待自身”。对于教师而言,公正就是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把爱的阳光和雨露洒向每一个学生,去照耀和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成年以后的我们也许会经常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当议论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的话题时,也许会有一个共同的见解:不喜欢偏心眼的老师。当然,现在的学生也有这样的说法,不如说谁谁是老师的眼珠,谁谁是老师的眼眶,谁谁又是老师的眼中钉等,这无不在传达着一个共同的主题:老师必须公正!教育是公平的,作为教育的实行者——老师,必须要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那样,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新课程的实施、对学生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它需要教师转变“师道尊严”的陈旧观念,树立“公正、民主、平等”的思想,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只有对学生无怨无悔付出真“爱”,才能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和谐师生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18
一、关爱的原则
“爱满天下”,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其他道德准则的基础和前提。师生之间的爱是无私的、非血缘关系的爱,是类对类的爱。
二、尊重的原则
“师生关系的好与坏,取决于双方的尊重程度、理解程度。老师是否尊重学生,学生是否尊重老师,双方是否受到对方的欢迎,这在教育环节中很重要。因为亲其师,才能善其道。”(卢勤语)
三、信任的原则
渴望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人类重要的精神需要。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只有充分的相信自己的学生,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克服困难的勇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