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的由来?有何讲究?

如题所述

年号作为纪年名号,初期比较简单,周至秦汉之交,均以最高者的王号为纪年,如周宣王元年、秦始皇元年等,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多有本国的纪年。自汉文帝时,始另立年号。年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如汉文帝在汉高祖吕后执政八年后恢复刘姓执政,始立年号“前元”,表示继承吕后之前的刘姓传承。东汉刘秀以武得天下,年号“建武”。东汉末,军阀混战,三国鼎立,天下大乱,汉室危殆,汉献帝年号分别为“永汉”,“初平”、“兴平”、“建安”,以示天下太平、汉室永存之意,最后生命将亡之时,年号“永康”。宋仁宗即位时年15,宋真宗后利太后听政,年号“天圣(即“二人圣”)。仁宗行冠礼之后,不断有大臣提议刘太后归政于仁宗,大刘太后以“帝少,内侍多,恐未能制之”为由拖延,仁宗25岁时,改元“明道”,以示日、月有别,高下有序,一年后刘太后退隐,仁宗亲政。年号随政治变化给史家纪年造成许多不便,明太祖时,改为一个皇帝一个年号,至清末均如此,这样,年号也就成了帝号。如明朱元璋帝号太祖,年号洪武,也可称洪武帝。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也可称永乐皇帝,清圣祖玄烨年号康熙,也称康熙帝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2-25
第一个使用年号的是汉武帝刘彻
第2个回答  2014-02-25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年号发端于中国,后来日本、越南、朝鲜、高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也都使用过自己的年号。现在的日本仍然使用自己的年号。
  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是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中国分裂的时期。五代十国时,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吴越国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年号。也因此,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少数民族政权,以及人民起义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
  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各有年号。还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也有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例如后晋的天福年号用至九年,改为开运元年。3年后,后汉刘知远称帝,不自建年号,也不沿用开运年号,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还有许多年号在不同时期重复使用。例如建元就有5个时期在使用。还有因为避讳或者其他原因,一个年号有不同写法,例如唐殇帝的唐隆年号,又写作唐元、唐安、唐兴。
  年号的字数一般为两字。有少数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比如王莽的“始建国”,武则天的“万岁通天”,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
  中国历史上的年号,据统计数目在数百以上。梁启超的统计是316个;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历史纪年表》的统计是500多个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虽然在袁世凯称帝时使用过“洪宪”的年号,而爱新觉罗溥仪在担任满洲国执政和皇帝时分别使用过大同和康德的年号,但是通常不为中国正统史书所承认,而认为中国皇帝的最后一个年号为清末的“宣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