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计算人力成本?

如题所述

人工成本=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

人力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总和。

人力成本构成:

直接成本:员工的直接所得,包括工资、奖金、加班费、红利、职务津贴、遣散补偿等。换句话说,直接成本就是企业以货币的形式直接发放给员工的报酬。

间接成本:企业付出但员工未必能够直接所得,包括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住房公积;还包括为增加企业人员数量或能力而支出的招聘费用、培训费用等。

扩展资料

首先,人力成本不等于工资和奖金。比如:企业给员工支付1000元的工资,那么人力成本绝不会是这直接的1000元,还有其它的间接费用。

其次,人力成本不等于工资总额。按照劳动部1997年261号文件规定,人力成本包括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住房费用以及其它人工成本。

再次,人力成本不等于使用成本。从人力资源的分类来看,人力成本可分为获得成本、使用成本、开发成本、离职成本,可见“使用成本”只是人力成本的一部分而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力成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3

人工成本=企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

招聘成本主要包括招募人员的直接劳务费用、直接业务费用,如招聘洽谈会议费、差旅费、代理费、广告费、宣传材料费、办公费、水电费等。还有间接费用,包括行政管理费、临时场地及设备使用费等。其计算公式如下:招募成本=直接劳务费+直接业务费+间接管理费+预付费用

选拔成本包括各个环节如初试、面试、心理测试、评论、体检等过程发生的一切与决定录用或不录用有关的费用。其计算公式如下:

选拔面谈的时间费用=(每人面谈前的准备时间+每人面谈所需时间)×选拔者工资率×候选人数

汇总申请资料费用=(印发每份申请表资料费+每人资料汇总费)×候选人数

考试费用=(平均每人的材料费+平均每人的评分成本)×参加考试人数×考试次数

测试评审费用=测试所需时间×(人事部门人员的工资率+各部门代表的工资率)×次数

(本企业)体检费=[(检查所需时间×检查者工资率)+检查所需器材、药剂费] ×检查人数

扩展资料:

人力成本的员工流失率的计算公式主要有两种:

公式一:流失的员工人数/年度内的平均员工人数(年度内的平均员工人数=年初员工人数+年末员工人数/2)

公式二:流失的员工人数/1月份员工人数+2月份员工人数+……+12月份员工人数/12

公式一是比较容易操作并常用的计算公式,流失人数是一个考核周期内流失人数的总计,分母中平均人数是两个时点指标的平均数,只代表了年初与年末的情况,采用这个公式计算流失率,结果容易失真,而公式二则可避免这一问题。

岗位培训成本是企业为使员工达到岗位要求而对其进行培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上岗培训成本和岗位再培训成本。上岗培训主要通过以老带新的形式完成。其计算公式如下:

岗位培训直接成本=∑指导小组时工资×指导小时I×每月指导次数I+∑(被指导者小时工资K×指导小时K×月被指导次数K)

岗位培训间接成本=培训人员离岗损失费用+被培训人员不熟练造成损失+培训材料费+各种管理费

岗位再培训成本计算与岗位培训成本计算类似,只是再培训成本比岗位培训成本损失费用要小些,时间可能短一些。其计算公式为:

岗位再培训间接成本=培训再培训人工费用+材料费用+管理费用+各种培训造成的损失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力成本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8-05
对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有以下几种方法:

1、历史成本法--将企业取得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各项实际支出作为人力资源的成本。采用这种方法,要按照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在各会计期末将人力资源资本性投资部分确认为人力资源的成本,同时还应根据人力资产成本的耗用情况,对已经形成的人力资产成本进行摊销。这种方法其数据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能使人力资源会计与非人力资源会计在计价原则上保持一致,使两种信息具有可比性;其缺点是人力资源的实际价值可能大于历史成本,而且人力资源的增值和摊销与人力资源的实际能力增减不一致,从而致使信息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上的数据分析人力资源时,与实际产生偏差。

2、重置成本法--将现时物价条件下重置某一特定人力资源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作为人力资源的成本。人力资源重置成本包括职务重置成本和个人重置成本。职务重置成本是从职位角度计量企业在现时条件下取得和培训特定职位要求的人力资源所必须付出的费用支出;个人重置成本是从个人角度计量企业在现时条件下取得和培训具有同等服务能力的人力资源所必须付出的费用支出。这种方法考虑了人力资源价值的变化,反映了人力资源的现时价值,但由于按重置成本对人力资源估价,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使信息的可比性下降。
3、机会成本法--在人力资源方案中,如果选用某一方案,就必须放弃投资于其他方案的机会收益。这些放弃的机会收益,就是选择该方案的机会成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1-04
满意答案81年5级2009-06-04商誉法是人力资源群体价值的计量方法之一。这种方法要求把企业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或全部看成是人力资源的贡献,作为人力资源价值的基础,这部分超额收益通过资本化程序被确认为企业人力资源群体价值。该法的假设前提是:企业的商誉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力资源的素质是重要因素。这种方法可以在对企业的商誉评估的基础上,对商誉的构成进行因素分析,将其他因素的影响扣除后,剩下的即为人力资源的群体价值。但是,只有在企业有超额利润时,人力资源才有价值。如果企业的实际利润等于或低于行业平均利润,或当企业存在负商誉时,人力资源就没有价值或为负值,这显然不够科学。在人力资源方案中,如果选用某一方案,就必须放弃投资于其他方案的机会收益。这些放弃的机会收益,就是选择该方案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法,是以职工离职或离岗使企业蒙受的经济损失,作为人力资产损失费用的计量依据。这种方法使机会成本更接近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便于正确估算人力资源的成本。这种方法与历史成本法结合起来用于人力资源的帐簿核算,效果会更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1-24
首先工作要细心,认真,尤其是给领导报的文件,要多检查,不能有错误,觉得不是决定,尽量不是计量,这么低级的错误,平时不注意改正,很容易给领导报上去。

我理解的这几个项目:

职位成本,就是要招聘这个岗位的工资、奖金、福利、保险。

职位总成本,就是除了职位成本,还包括这个人的一些其它费用,比如培训,比如招聘这个岗位所投入的广告、人员、办公费用等。

2013月均费用,这个数据应该是以前,调一下电脑里的数据,或者上财务部查一下。是用来和今年的数据时行 对比的。

一个公司一个样,即使同样的名称,算法也可能不一样,如果有不确定的地方,最好和前任,或者同事先沟通一下,如果还不能确认,只能去和领导沟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