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散文中的形象求解

如题所述

鉴赏散文中的形象,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形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二是形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和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三是形象的外显方式(表达技法)包括象征、联想和想象以及常用的修辞手法。请先看下文:
啊,紫藤花!你常住在这诗集里吧;你是我前周畅游快阁的一个纪念。
快阁是放翁饮酒赋诗的故居,离城西南三里,正是鉴湖绝胜之处;去岁初秋,我曾经去过了,寒冬中又重游一次,前周复去是第三次了。但前两次都没有给我多大印象,这次去后,情景不同了,快阁的景物时时在眼前显现——尤其使人难忘的,便是那园中的两架紫藤。
快阁临湖而建,推窗外望,远处是一带青山,近处是隔湖的田亩。田亩间分出红黄绿三色:红的是紫云英,绿的是豌豆叶,黄的是油菜花。一片一片互相间着,美丽得远胜人间锦绣。东向,丛林中,隐约间露出一个塔尖,尤有诗意,桨声渔歌又不时从湖面飞来。这样的景色,晴天固然极好,雨天也必神妙,诗人居此,安得不颓放呢?放翁自己说:“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是的,确然天叫他称放翁的。
园中的映山红都很鲜妍,但远不及山中野生的自然。
自池旁折向北,便是那后花园了。
我们一踏进后花园,便有一架紫藤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架紫藤正在开花最盛的时候,一球一球重叠盖在架上的,俯垂在架旁的尽是花朵。花心是黄的,花瓣是洁白的,而且看上去似乎很肥厚的。更有无数的野蜂在花朵上下左右嗡嗡地叫着——乱哄哄地飞着。它们是在采蜜吗?它们是在舞蹈吗?它们是在和花朵游戏吗?……
我在架下仰望这一堆花,一群蜂,我便想象这无数的白花是一群天真无垢的女孩子,她们赤裸裸的在一块儿拥着,抱着,偎着,卧着,吻着,戏着;那无数的野蜂便是一大群的男孩,他们正在唱歌给她们听,正在奏乐给她们听。他们是结恋了。他们是在痛快地享乐那阳春。他们是在创造只有青春只有恋爱的乐土。
这种想象决不是仅我一人所有,无论谁看了这无数的花和蜂都将生出一种神秘的想象来。同我一块儿去的方君看见了也拍手叫起来,他向那低垂的一球花朵热烈地亲了个嘴,说道:“鲜美呀!呀,鲜美!”他又说:“我很想把花朵摘下两枝来挂在耳上呢!”
离开这架白紫藤十几步,有一围短短的冬青。绕过冬青,穿过一畦豌豆,又是一架紫藤。不过这一架是青莲色的,和那白色的相比,各有美处。但是就我个人说,却更爱这青莲色的,因为淡薄的青莲色呈在我眼前,便能使我感得一种和平,一种柔婉,并且使我有如饮了美酒,有如进了梦境。
很奇异,在这架花上,野蜂竟一只也没有。落下来的花瓣在地上已有薄薄的一层。原来这架花朵的青春已逝了,无怪野蜂散尽了。
我们在架下的石凳上坐了下来,观看那正在一朵一朵飘下的花儿。花也知道求人爱怜似的,轻轻地落了一朵在膝上,我俯下看时,颈项里感得飕飕地一冷,原来又是一朵。它接连着落下来,落在我们的眉上,落在我们的脚上,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在这又轻又软又香的花雨里几乎睡去了。
猝然“骨碌碌”一声怪响,我们如梦初醒,四目相向,颇感惊诧。即刻又是“骨碌碌”地响了。
方君说:“这是啄木鸟。”
临去时,我总舍不得这架青莲色的紫藤,便在地上拾了一朵夹在《花间集》里。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每取出这朵花来默视一会儿。
(选自《中华百年百篇经典散文》)
鲜美如宝钗,柔婉如黛玉
——简析《快阁的紫藤花》中“紫藤花”形象杨子强《花间集》中一朵残花引起了作者对先前畅游快阁的美好回忆,更引起了作者对热情鲜美的白紫藤及柔婉平和的青莲紫藤的无限喜爱。
白紫藤是宝钗般天真无垢的“精灵”。“她们赤裸裸的拥着,抱着,……吻着”,与蜜蜂们玩耍、嬉戏、结恋,她们是青春、恋爱、纯洁、激情的象征,也是作者借此对青春岁月的一种礼赞。
青莲紫藤是黛玉般恬淡平和的天使,“因为淡薄的青莲色呈在我面前,便能使我感到一种和平、柔婉”,并让我如痴如醉,而这青春已逝、野蜂散尽的美感更引来作者的无限陶醉与怜爱,她是淡薄、平和、柔婉的天使的象征,更是作者仰慕恬淡的高尚生活的情感流露。
如宝钗的鲜美、热情,如黛玉的柔婉、恬淡,这就是本文中紫藤花的形象。
简析《快阁的紫藤花》的“紫藤花”形象肖倩一白一青的两架紫藤花,代表着青春的喧闹,代表着生命的平和。
白色的紫藤花在彰显着青春。作者见到的是开得最盛得白色紫藤,花“一球一球重叠在架上”,看上去“似乎很肥厚”,这展现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又有无数野蜂的花朵左右乱哄哄地飞着,使作者想到了正在享受青春与恋爱地男孩女孩。这是多么令人向往与赞美的青春啊!
青莲色的紫藤青春已逝,与白紫藤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架花上,“野蜂竟一只也没有”,“落下来的花瓣在地上已有薄薄的一层”,然而,即便如此,她依能使人感到一种和平,一种柔婉。这便是生命的迟暮之美啊!
生命如此多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