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吴用智取生辰纲》有感 800字

如题所述

失去了民心,便失去了胜算

——《智取生辰纲》读后感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 袁阳梅

《水浒》的《智取生辰纲》一段中,精明、谨慎的杨志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可惜还是丢了生辰纲,杨志究竟败在何处?笔者认为,作为一名领导者,杨志败在没有赢得民心——失去了民心,便失去了胜算。

为了押送生辰纲的安全,一路上杨志选择炎热难耐的中午走,选择偏僻无人的小路走。这些都能够看出杨志的一番苦心,也是杨志的精明之举。然而,杨志却忽视了最大的问题——人的问题。因为事在人为,如果做事情的人心中不愿意,做出的事情效果一定不会好。杨志(暂时)领导着一个都管,两个虞候,十一个军健。一路上,为了赶路,杨志除了骂人就是打人,世上是没有人愿意自己被如此对待的,于是,“并不敢怨怅”的军健们不愿听杨志的指挥。两个怕吃苦的虞候也趁机到老都官面前挑拨离间,直接导致杨志被孤立,为黄泥冈的中计埋下隐患。在路途的艰难与众人的抱怨声中,杨志一行人终于走到了黄泥冈。对于杨志而言,黄泥冈布满了凶险;可对众人而言,黄泥冈却是被杨志催促、鞭打着走了二十余里之后的极好的栖息之所,烈日下的黄泥冈成为他们休息的最好理由,他们坚决地躺下了,不愿意再走了。看着杨志的依旧鞭打,老都管先是帮军健们说话,后来就变成了直接教训杨志,至此,杨志与老都管的矛盾正式爆发,杨志已实际上失去了领导者的地位与威信。

就在这矛盾的当口,对手适时出现了。吴用等人伪装成贩枣人,在黄泥冈歇凉,实际上是等待杨志,等待生辰纲,等待时机。恰好,杨志集团内部有矛盾,吴用等人便只需迷惑杨志的那些并没有经验的手下人。只要迷惑住了那些人,贩枣人的身份,卖酒人的身份,酒中是否有蒙汗药……这一系列可以引起杨志怀疑的细节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吴用等人的计谋的直接指向杨志手下的众人,果然,众军健顺利上当:众军汉的哀求加上老都管的要求,杨志同意众人买酒;众人的一拥而上加上炎热的天气,杨志忍不住喝了半瓢酒。最后,杨志倒了,倒在地上,倒进吴用等人的圈套里,更是倒入自己与手下众人结下的矛盾里。

杨志败在失去了民心,如果说因为他只是一介武夫,败在此处尚情有可原,那么,作为有知识的现代人,如果不知道要为民着想,抓住民心,那又会如何呢?近阶段我国“非典”猖狂,听说国家为无钱治病的人出钱治病,此举深得民心。

今天我读了《水浒传》第十六回“吴用智取生辰纲”,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话说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一行十五人说:“倒也!倒也!”只见这些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松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把车上枣子倒了一地,将这些金银都装在车内遮盖好了,一直往黄泥冈下走去了。杨志口里直叫苦,身体挣扎不起,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金银装了去。只是身体动不了,说不出来。

原来,这七个人正是吴用、晁盖、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人。刚才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刚才挑上冈子时,吴用一行先喝了一桶,刘唐又多喝了一些。为的是叫杨志一行死心塌地。然后吴用取出麻药,倒在瓢里,又去舀酒。这时药已经撒在酒里,假装再喝一些,但被白胜倒了回去。最后,吴用故意把酒给了杨志一行去喝。这就是吴用主张的计策,叫做“智取生辰纲”。

读完后,我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多动脑子,会动脑子,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们一定要学会灵活运用智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