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共有多少作品

鲁迅共有多少部作品?
有急用!!!
跪求!!!

鲁迅的创作:

《人之历史》(1907年在日本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

《域外小说集》(1909年,与周作人合译)

《古小说钩沉》(理论专著,1919,辑录唐代以前的小说)

《中国小说史略》,1923、1924,北京新潮社出版

《怀旧》(1911,最早的作品,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文言小说)

(1)3部小说集: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徨》,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

A、《呐喊》1923年出版,共14篇:

《狂人日记》,作于1918年《新青年》,狂人,“看 / 被看”,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小说。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孔乙己》1919,孔乙己,“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药》1919,“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明天》单四嫂子,“看 / 被看”

《一件小事》1919,“我”与车夫

《头发的故事》“看 / 被看”

《风波》1920,七斤

《故乡》1921,闰土

《阿Q正传》1921、12,连载于《晨报副刊》阿Q,“看 / 被看”

《端午节》

《白光》知识分子形象陈士成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1922年。

B.《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

《祝福》1924年,祥林嫂,“看 / 被看”。

《在酒楼上》(吕纬甫)1924年,

《幸福的家庭》

《肥皂》四铭

《长明灯》“看 / 被看”

《示众》“看 / 被看”

《高老夫子》高尔础

《孤独者》(魏连殳)1925年,

《伤逝》1925年,涓生、子君,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弟兄》

《离婚》1925年《语丝》,爱姑,也是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C.《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共8篇:

《序言》

《补天》原名《不周山》。

《奔月》

《理水》“看 / 被看”

《采薇》1935、12,“看 / 被看”

《铸剑》1927,原名《眉间尺》,“看 / 被看”

《出关》

《非攻》

《起死》1935、12,

《怀旧》作品中的人物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鲁迅的一个笔名。

(2)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A、《野草》:抒情散文诗集,共23篇。另有一组散文诗《自言自语》(1919,共7篇)发表于1919年,开“独语体”散文开河。

《风筝》1925

《影的告别》

《过客》

《这样的战士》

《复仇》

《求乞者》

《死后》

《雪》

《秋夜》

《腊叶》

《颓败线的颤动》

《一觉》

《好的故事》

B、《朝花夕拾》:叙事回忆散文集,共10篇,1928年出版。1926年最初在《莽原》周刊上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创“闲话风”散文的传统。

《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1926.9

《藤野先生》1926.10

《阿长和<山海经>》

《范爱农》

《无常》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狗·猫·鼠》

C、《两地书》书信集,1933年上海青光书局出版,与许广平先生的通信。

(3)16部杂文集。

《热风》1925,北京北新书局,包括《随感录》

《华盖集》1926,北京北新书局

《坟》1927,未名社出版,包括:

《文化偏至论》(1908年,《河南》月刊,理论专著)

《摩罗诗力说》(1908年,《河南》月刊,理论专著)

《我之节烈观》(1918,《新青年》)

《我们现在怎样作父亲》(1919,《新青年》)

《春末闲谈》(1925,《莽原》)

《灯下漫笔》(1925,《莽原》)

《论睁了眼看》(1925,《语丝》)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1926,《莽原》)

《华盖集续编》1927,北京北新书局,包括:

《一点比喻》(1926,《莽原》)

《记念刘和珍君》(1926,《语丝》)

《而已集》1928,上海北新书局,包括: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1927)

《略论中国人的脸》(1927,《莽原》)

《三闲集》1932,上海北新书局

《二心集》1932,上海青光书局,包括: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1930,《萌芽》)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1930,《萌芽》)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1930,《萌芽》)

《“友邦惊诧”论》(1931,《十字街头》)

《伪自由书》1933,北新书局化名青光书局出版,包括:

《现代史》(1933,《申报·自由谈》)

《文章与题目》(1933,《申报·自由谈》)

《二丑艺术》(1933,《申报·自由谈》)

《南腔北调集》1934,上海同文书店,原联华书局出版,包括:

《为了忘却的记念》(1933,《现代》)

《准风月谈》1934,

《集外集》1935,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花边文学》1936,上海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1937,包括:

《病后杂谈》(1935,《文学》)

《弄堂生意古今谈》(1935,《漫画生活》)

《阿金》(1936,《海燕》)

《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

《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包括:

《死》(1936,《中流》)

《半夏小集》(1936,《作家》)

《女吊》(1936,《作家》)

《集外集拾遗》

未成稿:《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76020.html
回答者:五蕴六尘 - 状元 十四级 12-10 12:59

鲁迅文集作品目录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彷徨
·呐喊 ·野草 ·
杂文集
·而已集 ·二心集 ·坟
·花边文学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补编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集外集拾遗补编 ·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附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热风 ·三闲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其他作品
·古籍序跋集 ·汉文学史纲要 ·文序跋集
·中国小说史略 ·关于鲁迅 ·近访鲁迅博物馆
·李泽厚论鲁迅 ·鲁迅研究现状 ·鲁迅与电影
·鲁迅与朱安 ·鲁迅诗集 ·阿金

--------------------------------------------------------------------------------
相关文章:

·鲁迅挨“骂”录
回答者:匿名 12-10 13:00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参考资料:baidubai ke
回答者:aim10000 - 举人 四级 12-10 14:10

鲁迅全集(共18卷)

目录:
第一卷 坟 热风 呐喊
第二卷 仿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第三卷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巳集
第四卷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第五卷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第六卷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第七卷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第八卷 集外集拾遗补编
第九卷 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
第十卷 古籍序跋集 译文序跋集
第十一卷 两地书 书信(1904-1926)
第十二卷 书信(1927-1933)
第十三卷 书信(1934-1935)
第十四卷 书信(1936 致外国人士)
第十五卷 日记(1912-1926)
第十六卷 日记(1927-1936)
第十七卷 日记(人物书刊注释)
第十八卷 附集
鲁迅著译年表
全集篇目索引
全集注释索引
鲁迅全集(共18卷)

作者:鲁迅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7020050336

出版日期:2005-11-1
定价:990元
个人使用推荐阅读质优价低的《鲁迅精选集》
新版鲁迅全集三大改动更有看头:
与1981年版相比,此次《鲁迅全集》修订集中在三个方面:佚文佚信的增收;原著的文本校勘;注释的增补修改。
其中,增收新发现的鲁迅佚文24篇,新发现的鲁迅佚信18封,加上1981年版未收入的鲁迅《两地书》原信68封和《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等,使文集在总体规模上有所扩大。同时,新版《鲁迅全集》删去和调整篇目4篇,整部全集的收文更加全面、严谨。
在对原著的文本校勘中,本次修订主要以鲁迅校阅过的版本为准,参照手稿、初版本、初刊本及其他版本,对原文进行细致的核对和甄别,对1981版文字的错漏进行改正。鲁迅生前未发表而据手迹编入的作品,均据手稿进行了核校,这次修订,校勘改动包括标点在内达1000余处。
这次修订还对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注释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审查核对,改正错讹,增补不足,力求客观。新版中新增注释1000多条,修改原注释1000多条。
修订后的2005版《鲁迅全集》共18卷,包括创作作品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回答者:忆桃园 - 高级经理 六级 12-10 20:13

《狂人日记》分析
a、创作意图
“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小说一开始利用日常生活里一般人对狂人常有的围观、注视、谈论,反激起“迫害狂”患者内心的恐惧,逐渐地引出的主题。狂人看到赵贵翁奇怪的眼色,小孩子们铁青的脸,一路上的人交头接耳的议论,张开着的嘴,街上女人说的’咬你几口”的话,联想到狼子村佃户告荒时讲过人吃人的故事。从他大哥平常的言论开始怀疑到当前的安排。他把医生把脉理解为“揣一揣肥瘠”,嘱咐吃药的“赶紧吃吧”理解为赶紧吃他,然后归结到这个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长期以来这个社会的历史是一部人吃人的历史。日记里这样写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坚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他认为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小说,这篇和果戈理短篇同名的作品发表于五四运动前一年,描写了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鲁迅利用早年获得的医学知识,以严格的现实主义态度,使社会生活的具体描写结合狂人特有的内心感受,艺术地贯串在小说的全部细节里,狂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疯话,但是狂人说的话里又包含着许多深刻的真理。
b、狂人的形象
狂与不狂 就是真狂还是假狂
c、《狂人日记》的思想性
鲁迅有意通过“迫害狂”患者的感受,通过他在精神错乱时写下的谵语,从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进一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加普遍地存在着的“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对封建社会的历史现象作出惊心动魄的概括。借实引虚,以虚证实。《狂人日记》发表后,由于它所表现的忧愤的深广和批判的犀利,使许多读者耳目一新,这篇小说是向封建社会进军的第一声号角,以前所未有的彻底的精神,反映了中国革命已经进入新的阶段的历史的特征。
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小说,这篇和果戈理短篇同名的作品发表于五四运动前一年,描写了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鲁迅利用早年获得的医学知识,以严格的现实主义态度,使社会生活的具体描写结合狂人特有的内心感受,艺术地贯串在小说的全部细节里,狂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疯话,但是狂人说的话里又包含着许多深刻的真理。
小说一开始利用日常生活里一般人对狂人常有的围观、注视、谈论,反激起“迫害狂”患者内心的恐惧,逐渐地引出“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的主题。狂人看到赵贵翁奇怪的眼色,小孩子们铁青的脸,一路上的人交头接耳的议论,张开着的嘴,街上女人说的’咬你几口”的话,联想到狼子村佃户告荒时讲过人吃人的故事。从他大哥平常的言论开始怀疑到当前的安排。他把医生把脉理解为“揣一揣肥瘠”,嘱咐吃药的“赶紧吃吧”理解为赶紧吃他,然后归结到这个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长期以来这个社会的历史是一部人吃人的历史。日记里这样写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坚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他认为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小说选取狂人为主角是一个十分精心的安排。在黑暗势力陈陈相因地压在人们头上的那个社会里,一切都已经习惯,一切都视为当然,鲁迅有意通过“迫害狂”患者的感受,通过他在精神错乱时写下的谵语,从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进一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加普遍地存在着的“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对封建社会的历史现象作出惊心动魄的概括。借实引虚,以虚证实。小说的艺术构思是巧妙的。《狂人日记》发表后,由于它所表现的忧愤的深广和批判的犀利,使许多读者耳目一新,当时吴虞还据此写了论文《吃人与礼教》,足见其影响的深入与广泛。这篇小说是向封建社会进军的第一声号角,以前所未有的彻底的精神,反映了中国革命已经进入新的阶段的历史的特征。
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写了《孔乙己》和《药》。
《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没有“进学”的老童生,穷困潦倒,封建社会一方面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培育了他的自尊的性格,另一方面又给他以最冷酷的待遇,使这种性格不断地受到现实生活的蹂躏和践踏。小说以咸亨酒店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富有地方色彩的作为社会缩影的画面: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穿长衫的上等人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柜台外面站着喝的是穿短衣的劳动者。孔乙己是唯一的站着喝而穿着长衫的人。他已经失掉踱进房子里去的资格,却仍然没有忘却“读书人”的身分,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甚至流为窃贼,也还在声辩“窃书不能算偷”。这些典型的细节鲜明的揭示了孔乙己的悲剧的性格。作品通过人物的行动抨击了封建制度,同时也暗寓着对这种性格的鞭挞。
孔乙己的性格里也有一些善良的地方:不愿意拖欠酒钱,热心地教人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从这些流露着同情的描写里,进一步反衬出科举制度对他精神的戕害。孔乙已的没落是必然的。他活着只是给别人做笑料,死了也无足轻重,“别人也便这么过”。小说以不满三千字的篇幅,简练地塑造了一个典型形象,给人以非常真切的印象。
《药》写的是茶馆主人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医病的故事。封建统治阶级长期以来麻痹人民,使他们陷入愚昧和无知。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已经借狂人的嘴提到过:“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这回又从此“生发开去”,写成小说。小栓并没有因为吃了“人血馒头”而治愈痨病,终于成了封建迷信的牺牲者。小说把被杀的犯人安排为一个革命者,这位没有正式出场的革命者夏瑜抱着解放群众的心愿,为群众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是群众不仅不理解他,完全不知道他是为大家而受苦,而牺牲,反而受了迷信的愚弄蘸吃着革命者的血。小栓的下场是一个悲剧,夏瑜的遭遇是一个更大的悲剧,鲁迅既痛心于群众因受封建思想毒害而未能觉醒,更致慨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脱离群众,这就使小说的结构含有双重的悲剧性。作家根据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出了一个真理:革命思想如果不掌握群众,那么,先驱者的血只能做“人血馒头”的材料,甚至连医治痨病的效果也没有。《药》给人的感觉是沉重的。这种沉重的感觉并没有压倒人们,人们仍然能够从残酷的现实里接触到作品所表达的理想,最后出现在革命者坟上的花环就“显出若干亮色”,透露了代表时代特征的革命的希望和力量。
农村生活和农民形象在鲁迅小说中占有显著的地位,《阿Q正传》以塑造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农民的典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辛亥革命并未给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这一点在《风波》里也有间接的反映。
《风波》小说一开始便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农村晚景图,在恬静的景色中回荡着时代的风波。撑航船的七斤在城里被剪去了辫子,当皇帝就要复辟的流言传来时,七斤的家里立刻紧张起来,辫子的有无成为问题的焦点。赵七爷、九斤老太等人物各具特点,一个个神态毕现。小说结尾处描绘了风波过去后的平静,暗示复辟虽然不曾成功,而生活的进行依旧没有脱离原来的轨道,既讽刺了革命的不彻底,同时也说明农民的觉醒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教育。
《故乡》描绘了近代中国农村破产的图景,小说以抒情的笔调,竭力渲染了童年生活的美丽,将回忆中海边西瓜地上手捏钢叉的小英雄闰土,和眼前被生活压瘪了的同一个闰土对照,写出中国农民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层层逼迫下的深重的灾难。闰土的形象在过去农村里具有相当普遍的代表性,他淳朴,勤劳,象大地一样沉默和厚实,承受了一切艰辛和痛苦。过多的艰辛和痛苦使闰土变成麻木。精神的摧残在这里超过了生活的胁逼,一种壁垒森严的等级观念已经注入闰土的头脑,他默认了那条横亘在自己和童年伙伴之间的不可逾越的界线,并且向主宰命运的“神”低头。二十余年来的变化的确太大了,第一人称“我”的想象在现实面前碰得粉碎,本来清楚地留在记忆里的“神异的图画”因而也忽地模糊。作品还动用杨二嫂的小市民习气烘托闰土诚实的性格,写来一波三折,使简单的情节表现得跌宕有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10
主要是3部小说集,还有一些没收在小说集里的,一般人没统计过一共有多少。

鲁迅的创作:

《人之历史》(1907年在日本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

《域外小说集》(1909年,与周作人合译)

《古小说钩沉》(理论专著,1919,辑录唐代以前的小说)

《中国小说史略》,1923、1924,北京新潮社出版

《怀旧》(1911,最早的作品,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文言小说)

(1)3部小说集: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徨》,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

A、《呐喊》1923年出版,共14篇:

《狂人日记》,作于1918年《新青年》,狂人,“看 / 被看”,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小说。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孔乙己》1919,孔乙己,“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药》1919,“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明天》单四嫂子,“看 / 被看”

《一件小事》1919,“我”与车夫

《头发的故事》“看 / 被看”

《风波》1920,七斤

《故乡》1921,闰土

《阿Q正传》1921、12,连载于《晨报副刊》阿Q,“看 / 被看”

《端午节》

《白光》知识分子形象陈士成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1922年。

B.《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

《祝福》1924年,祥林嫂,“看 / 被看”。

《在酒楼上》(吕纬甫)1924年,

《幸福的家庭》

《肥皂》四铭

《长明灯》“看 / 被看”

《示众》“看 / 被看”

《高老夫子》高尔础

《孤独者》(魏连殳)1925年,

《伤逝》1925年,涓生、子君,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弟兄》

《离婚》1925年《语丝》,爱姑,也是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C.《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共8篇:

《序言》

《补天》原名《不周山》。

《奔月》

《理水》“看 / 被看”

《采薇》1935、12,“看 / 被看”

《铸剑》1927,原名《眉间尺》,“看 / 被看”

《出关》

《非攻》

《起死》1935、12,

《怀旧》作品中的人物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鲁迅的一个笔名。

(2)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A、《野草》:抒情散文诗集,共23篇。另有一组散文诗《自言自语》(1919,共7篇)发表于1919年,开“独语体”散文开河。

《风筝》1925

《影的告别》

《过客》

《这样的战士》

《复仇》

《求乞者》

《死后》

《雪》

《秋夜》

《腊叶》

《颓败线的颤动》

《一觉》

《好的故事》

B、《朝花夕拾》:叙事回忆散文集,共10篇,1928年出版。1926年最初在《莽原》周刊上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创“闲话风”散文的传统。

《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1926.9

《藤野先生》1926.10

《阿长和<山海经>》

《范爱农》

《无常》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狗·猫·鼠》

C、《两地书》书信集,1933年上海青光书局出版,与许广平先生的通信。

(3)16部杂文集。

《热风》1925,北京北新书局,包括《随感录》

《华盖集》1926,北京北新书局

《坟》1927,未名社出版,包括:

《文化偏至论》(1908年,《河南》月刊,理论专著)

《摩罗诗力说》(1908年,《河南》月刊,理论专著)

《我之节烈观》(1918,《新青年》)

《我们现在怎样作父亲》(1919,《新青年》)

《春末闲谈》(1925,《莽原》)

《灯下漫笔》(1925,《莽原》)

《论睁了眼看》(1925,《语丝》)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1926,《莽原》)

《华盖集续编》1927,北京北新书局,包括:

《一点比喻》(1926,《莽原》)

《记念刘和珍君》(1926,《语丝》)

《而已集》1928,上海北新书局,包括: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1927)

《略论中国人的脸》(1927,《莽原》)

《三闲集》1932,上海北新书局

《二心集》1932,上海青光书局,包括: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1930,《萌芽》)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1930,《萌芽》)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1930,《萌芽》)

《“友邦惊诧”论》(1931,《十字街头》)

《伪自由书》1933,北新书局化名青光书局出版,包括:

《现代史》(1933,《申报·自由谈》)

《文章与题目》(1933,《申报·自由谈》)

《二丑艺术》(1933,《申报·自由谈》)

《南腔北调集》1934,上海同文书店,原联华书局出版,包括:

《为了忘却的记念》(1933,《现代》)

《准风月谈》1934,

《集外集》1935,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花边文学》1936,上海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1937,包括:

《病后杂谈》(1935,《文学》)

《弄堂生意古今谈》(1935,《漫画生活》)

《阿金》(1936,《海燕》)

《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

《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包括:

《死》(1936,《中流》)

《半夏小集》(1936,《作家》)

《女吊》(1936,《作家》)

《集外集拾遗》

未成稿:《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76020.html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2-10
鲁迅全集(共18卷)

目录:
第一卷 坟 热风 呐喊
第二卷 仿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第三卷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巳集
第四卷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第五卷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第六卷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第七卷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第八卷 集外集拾遗补编
第九卷 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
第十卷 古籍序跋集 译文序跋集
第十一卷 两地书 书信(1904-1926)
第十二卷 书信(1927-1933)
第十三卷 书信(1934-1935)
第十四卷 书信(1936 致外国人士)
第十五卷 日记(1912-1926)
第十六卷 日记(1927-1936)
第十七卷 日记(人物书刊注释)
第十八卷 附集
鲁迅著译年表
全集篇目索引
全集注释索引
鲁迅全集(共18卷)

作者:鲁迅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7020050336

出版日期:2005-11-1
定价:990元
个人使用推荐阅读质优价低的《鲁迅精选集》
新版鲁迅全集三大改动更有看头:
与1981年版相比,此次《鲁迅全集》修订集中在三个方面:佚文佚信的增收;原著的文本校勘;注释的增补修改。
其中,增收新发现的鲁迅佚文24篇,新发现的鲁迅佚信18封,加上1981年版未收入的鲁迅《两地书》原信68封和《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等,使文集在总体规模上有所扩大。同时,新版《鲁迅全集》删去和调整篇目4篇,整部全集的收文更加全面、严谨。
在对原著的文本校勘中,本次修订主要以鲁迅校阅过的版本为准,参照手稿、初版本、初刊本及其他版本,对原文进行细致的核对和甄别,对1981版文字的错漏进行改正。鲁迅生前未发表而据手迹编入的作品,均据手稿进行了核校,这次修订,校勘改动包括标点在内达1000余处。
这次修订还对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注释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审查核对,改正错讹,增补不足,力求客观。新版中新增注释1000多条,修改原注释1000多条。
修订后的2005版《鲁迅全集》共18卷,包括创作作品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第3个回答  2006-12-10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参考资料:baidubai ke

第4个回答  2006-12-21
鲁迅生平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鲁迅年谱

一八八一年 一岁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

一八八六年 六岁

是年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

一八八八年 八岁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啦。”

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

一八九二年 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一八九三年 十三岁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一八九六年 十六岁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一八九八年 十八岁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一八九九年 十九岁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辄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一九零一年 二十一岁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一九零二年 二十二岁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