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0分)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0分)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四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二石兽 并 沉焉 并:②尔辈不能究 物理 物理: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是 非木柿 如 是 再啮 B.岂能 为 暴涨携之去 士卒多 为 用者 C一老河兵闻 之 当求 之 于上流 D.山门圮 于 河 或重 于 泰山,或轻 于 鸿毛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2分)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2分小题4: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字以内)(2分)


小题1:①一起,都②事物的道理
小题2:B
小题3:① (2分)(石头)一再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关键词为:已、遂、溯)
②(2分) 如此,对于天下的事,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的人很多。
小题4:示例: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只答要重视实践得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二石兽并沉焉”中“并”是一起的意思,“尔辈不能究物理”中“物理”是一个古今异义,这里是指事物的道理,今义是指一门学科的简称。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4个虚词“是、为、之、于”,找出“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只要根据句位和搭配,再结合上下文就能找出来。A“是非木柿”“如是再啮”中“是”一个是这的意思,一个是这样的意思。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士卒多为用者”中“为”两个都是被的意思。C中“一老河兵闻之”“ 当求之于上流”中“之”一个是代词,指代这件事,一个是也为代词,但“它”指的是上文中的石头。D中“山门圮于河”“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于”一个是在的意思,一个是比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已、遂、溯、然则、者”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特别是“然则”是固定的文言意思,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① (石头)一再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②如此,对于天下的事,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的人很多。
小题4:
试题分析:对于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类的题型,我们可以在阅读了全文之后,把握中心主旨,然后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将我们的实际联系起来,表达出我们健康积极的观点。这是一种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发挥出各自的水平,但不能脱离文章。因此,此题可以得到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的启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