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语文作文(描写一棵树)

如题所述

橡树叶型独特,新叶亮红色,成熟叶片深绿色,有光泽,9月变成橙红色,落叶期晚。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橡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给游人遮阴。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应该能引发你一些思考。橡树在深秋和初冬是欧陆特有的景观,这个节令您能看到的山野风光多半是橡树给您织就的。除了常绿针叶林以外,其他阔叶林的叶子全都凋落净尽,唯有橡树的叶子虽然干枯,但仍然大量坚持在枝头,令人联想起宋人郑思肖题菊的诗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放眼望去,漠漠林带里,一堆堆,一层层,一抹抹,远近深浅浓淡不同的土黄色橡树叶,隐隐约约,渺如云朵,如烟岚,如雾霭,如梦,如幻。 菊花衰残,花瓣不落。橡树并非不落叶,只是干枯的叶片比其他树种待在枝头上的时间更长一些而已。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屈原《离骚》里的句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莫非屈原的家乡湖北,菊花的花瓣秋天里是凋落的?或者是屈夫子一不留神犯下一个流传两千年的常识性笔误?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最初读舒婷《致橡树》的时候还没有见过橡树,也不认识凌霄花。后来,橡树见过了,凌霄花也认识了。凌霄花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凌霄花,一种是美国凌霄花。不过在这里,像凌霄花那样热情攀援橡树的高枝以炫耀自己的,不是凌霄花,而是常春藤。 中欧地区的森林都是人工林,不是天然林,树种混交的程度不高。我所客居的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因里希.伯尔故居附近山林里,构成林带的高大乔木实际上只有三种,即松树、白桦和橡树,其中橡树最多。有趣的是,松树和白桦上甚少缠绕常春藤,即便有,也只攀援到很低的位置。可是橡树则完全不同,总是有常春藤纠缠伴生,而且常常直达树梢。 在没有橡树的地方,常春藤有时不得已暂且委身于白桦或松树。只要有橡树,常春藤只认橡树,几乎从不会攀上白桦和松树。这种现象必有饶有兴味的科学根源,可是表面看来,它给我们的却是一个朦朦胧胧的世俗联想:是橡树有好生之德,乐于提携他人,还是它生性懦弱,不会说“No!”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一天早晨,我沿着一条林中小道散步。路面厚积着一层落叶,落叶下一堆一堆的,到处都是硕大饱满的橡子。大学时我曾熟读晚唐诗人皮日休的乐府诗《橡媪叹》,看到这满地橡子,心中不仅想到,当初皮子笔下那位佝偻着身子捡橡子的老婆婆,如果能碰到这么多的橡子该多好啊!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岗。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山前有熟稻,紫穟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23
那是一棵偌大的树。听老人说,它在这儿已经有几百年了。我起先不信,因为它直耸云霄,枝繁叶茂,栩栩栩如生。然而,当我看到了岁月留下的痕迹,我信服了。这是与大自然搏斗的伤痕,是久经风雨的见证。一幅幅画面不由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在风中,在那萧瑟的风中,它连眉头也没皱一皱,只是巍然地屹立着,像位不屈不挠的勇士。树紧紧咬定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任你东西南北风狂吹怒号。
在雨中,在那淋淳的雨中,花儿被雨点砸弯了腰。可树却高兴地叫道:“痛快,真痛快!”它认为雨是最纯洁的。雨荡涤了万物,除去了污点。树痛快地享受着雨的滋润。
在雷中,在那震耳的雷中,树静静地看着天空。闪电每亮一次,雷声就响一回。一声霹雳掉了树上的一些叶片。可是树觉得全身的不快都给这声雷震得粉粹。空气清新了,心里爽快了,树也可以畅快自由地呼吸了。
在雪中,在那鹅毛的雪中,树没有怀疑未来。它等待着,等待着春天的来到,等待着绿色融化白雪。空气是冰冷的,而树的心却是火热的。
上个月的一天,来了一群人。他们端着一个沾满植物灵魂的锯子,向树根冲了过去。意识的淡薄与金钱的诱惑使他们至生命不顾。
忽然,轰的一声,一个高大的身影倒下了,树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我悼念这棵树。它在这儿长存了几百年,风吹不倒,雨淋不透,雷打不动,雪飘不寒,风吹雨打,电闪雷鸣都奈何不得于它。而几个无知无识的人却使它永远地倒下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然而,这不仅是树木的悲哀,更是人类的悲哀。

要采纳并点赞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