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纪检监察干部如何做群众的贴心人

如题所述

一、 强化为民理念,胸怀“贴心”之情。民心如海,滴水汇聚成其汪洋;民利如山,寸土累积成其巍峨。赢得民心的过程,也就是成就事业的过程。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强化 “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履行“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职责,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才能稳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一是感情上贴近群众。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能否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是纪检监察干部对待群众的感情问题、态度问题。感情深,与群众心与心的距离就会近;感情浅,与群众心与心的距离就会远。要切实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和情感,要对群众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发自内心的热爱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时刻把群众的利益、群众的疾苦、群众的冷暖、群众的安危挂在心头,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要自觉地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和检验纪检监察工作的最高标准,把人民群众当作工作的力量源泉,和人民群众一起同党内和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腐败现象进行坚决斗争,使执纪贴近民心,植根于群众,真正体现群众利益。

二是行动上深入群众。深入,它的逻辑起点就是要放下架子,迈开双脚,以可亲、可敬、可信的纪检监察干部形象,走到群众中去。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领导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是联系群众的一个有效形式,许多党员干部通过“三同”的实践,同群众的感情更深了,群众观念更强了,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更高了。时代发展到今天,“三同”的形式或许在一些地方不再适用了,但是“三同”的实质性要求,即与群众多方面交往,同群众进行近距离、零距离的接触却是不能不坚持的。这就要求深入群众,注重与群众面对面、心对心地交流,确切地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对党和政府的哪些决策满意、对哪些决策不满意;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全面地掌握真实情况,全面了解民意,通过与群众面对面地交流和沟通,增强互信,消除隔阂,使纪检监察干部的心与人民群众的心贴得更紧。三是工作上依靠群众。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其含义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具体体现。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及时通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让群众了解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通过发动、组织、宣传、联系群众,使群众资源得到充分运用,使群众能够多渠道、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反腐败。要善于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对群众的意见及时听取,对群众的建议及时吸纳,对群众的批评深刻反思,汇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坚决维护民利,多行“贴心”之事。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决定了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始终把维护和实现群众利益作为最根本的落脚点。一要尊重民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有五种需求,即生理上、安全上、感情上、尊重上和自我实现上。其中前三种属于较低层次的需求,后两种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因此,纪检监察干部要摆正自身位置,广开言路,切实弄清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从中发现问题推动工作,要把大多数群众赞成、受益贯穿在决策和贯彻执行的全过程。决策前,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看赞成不赞成;形成决策后,要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反应,看满意不满意,力争把每一项决策都建立在乡情民意的基础上。同时,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敢于和群众交接见面,查找群众上访的源头,以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群众的理解与信任,为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二要关注民生。民生问题涉及内容很多,最主要的是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包括温饱、就业、安居等;发展需求,包括教育、卫生、文化等;安全需求,包括劳动生产、食品药品、生活环境等安全。党的十七大报告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题专门阐述了民生问题,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坚持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放在突出位置,解决群众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等问题,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保障惠及百姓的政策落实到位。三要维护民权。着眼保障群众民主权利,推进政府“阳光工程”建设,建立民主听证、民主评议等制度,着眼维护党员合法权利,加强对党员权利保障情况的监督检查。着眼教育保护干部,积极推进源头治理,对领导干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早打招呼,防止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要建立群众问题主动收集机制.通过畅通反映渠道、开展下访排查、约访等方式,真诚倾听群众的呼声,主动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具体问题,防止和减少越级上访。要开展专项治理。按照上级要求,定期开展针对土地征用、房地产开发、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上学就业等领域的专项治理活动,抓好各项惠农政策落实,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行为。

四、树立为民形象,走好“贴心”之路。纪检监察干部能否成为群众 “贴心人”主要取决于其作风和形象。只有作风正、素质高、形象好的纪检监察干部才能真正让群众信服,让群众信任、让群众信赖。一是要以良好的素质让群众信任。要不断加强学习,学好理论,特别是掌握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组织协调群众的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积累,高尚的人格魅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务实的作风感染群众,与群众建立水乳交融的感情;要学会运用发扬民主、说服教育、耐心疏导、经济调节、道德规范和依法裁决等方法解决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在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中,要多用真挚的感情、平等的心态、和谐的氛围去提升说服效力,强化教育效果。二是要以过硬的作风让群众信服。要注重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常修为人之道、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省自身之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和浩然正气树立纪检监察干部的“可亲、可敬、可信”的良好形象。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份权力,一份责任,用好权力这把双刃剑。把权力运用到惩治腐败分子、维护群众利益上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要置身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真正做到正人先正己,执纪先守纪,秉公先奉公,一身正气,光明磊落,以优良的作风、良好的形象赢得群众信任。三是要以工作成效让群众信赖。要将群众反映突出的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用公款大吃大喝和利用职权干预、插手工程建设领域的消极腐败现象及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执法不公、机关作风粗暴、看病就医中送“红包”、讨“回扣”等不正之风的查处情况通过电视、广播、网络、书刊等形式,大力宣传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果,使群众看到我们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以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成绩,提升人民群众的反腐败信心指数和对反腐败工作满意率,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