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为什么那么圆

如题所述

1、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
在这个时候由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流迫使夏季一直回旋在我国上空的暖湿空气退去,因此天气中的云雾逐渐也减少了,同时太阳的倾斜度也逐渐天大,地面得到太阳光热逐渐也会减少,气温同时也会一天比一天低,而秋风通常也会让水汽降低,空气透明。因此夜空通常也是比较明亮的,月光也通常比较皎洁。
2、从天文学上来看。
月亮通常也不一定只在中秋分明。因为月亮通常反射太阳光才会亮,因此从月球上看,月光强弱应该和月亮反光面的大小有关,而有何月亮距离地球和月亮离开太阳的远近有关,当月亮发射太阳光月面最大的时候就是圆的,这个时候月亮通常也是最明亮的。
而且月球通常是围绕地球转,而地球轨道是椭圆形的。而最近的地点不一定是十五。农历初一通常定"朔","望"则要视月球运转情况而定,通常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两天,甚至十七(比如今年);另外,地球绕太阳旋转轨道也是椭圆的,近日点一般都在农历十一、十二月,并不在八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8
因为只有当月亮与太阳的经度相差180度时,从地球上看,月亮与太阳处在正好相对位置的时刻,(如同两个人正好脸对脸)才能看到圆月。但是,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时近时远;最近时有36万千米,最远时有40万千米,由于万有引力的关系,近时走得快一些,远时走得慢一些。如果在上半个月快了,就会准时到达圆月的位置,在十五圆,如果慢了,就会“晚点”,赶在十六或十七到达圆月的位置。 阴历十五的时候,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的中间,三者几乎成为一条直线。我们在当天晚上,处于背对太阳同时面对月球的状态,所见到的月球表面恰好全部被太阳照到,所以看到的是一个圆面。
第2个回答  2014-04-28
众所周知,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运转为规律而制定的,所以它与月相对应的很准确。但农历是综合阴历、阳历优点混合而成的,这就难免会有误差,当人们把农历初一定为“朔”时,“望”则要视月球运转情况而定,通常,它会出现在农历十五、十六两天。 民间之所以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一说,是因为月球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转动,从一个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平均需要29天12小时44分钟。在“望”时,月、地、日最接近一条直线,月亮因此也最圆、最亮。但由于月亮转速有快有慢,因此每次抵达“望”的时间不同,大多在农历十六日、十五日,甚至十七日凌晨。 农历每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十五,月亮都要圆一次。可是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从气象学观点来看,是因为每当这个时候,北方吹来的干冷气流迫使夏季一直回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上空的暖湿空气向南退去,天空中云雾减少了。同时,太阳的倾斜度渐渐变大,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逐渐减少,气温一天比一天低,秋风使水汽降低,空气透明,因而夜空如洗,月亮分外皎洁。 当然这也是相对的。从天文学的角度看,月亮也不一定只有在中秋才分外明。因为月亮是反射太阳光才亮的,所以从地球上看来,月光的强弱,既与地球看到月亮反光面大小有关,又与月亮距地球远近及月亮离太阳远近有关。当月亮反射太阳光的月面最大而近于正圆形,这时,月光应是最明亮的,一般在农历每月十五或十六,甚至十七;同时,月亮绕地球旋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近地点也不一定是十五;另外,地球绕太阳旋转轨道也是椭圆的,近日点一般都在农历十一、十二月,不在八月。 由此可见,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说法也是相对而言的,它包含着人们的某种寄托和情思。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