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怎么谈智慧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这智慧,也分几种。从潜到表,可以说有三大类:
最基础、最本来、最原始的智慧觉性,是所有人类甚至动物都含藏的本能,这也是一种智慧,后人又称做“原始潜意识”。不过佛法中,将其称做本觉、真如、如来藏、阿赖耶识等,西方心理学的“原始潜意识”概念与之接近但不同。
最表层是由于自身眼、耳、鼻、舌、身、心意感知这六类接触外界信息,而后信息的集中、记忆、反馈、成为觉察、分辨的智慧。
在表与潜其中的,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分别、判断、取舍、乃至各种情感执著的思维智慧。

从过程上讲,本来觉性是含藏各种智慧能力的基础,于是通过人的一代代进化、演变,生死相续,不间断传递的,比如很多时候我们不明由来的逃避、害怕、喜爱等本能的直觉,多是这类智慧觉性的影响。
而后通过入胎结生等各种出生和生长过程中,眼、耳、鼻、舌、身、心意这六根,在我们与外界不断接触中逐渐通过认识色、受、想、行、识等五法的蕴集,而得到对外界事物的种种认知。这认知仅仅是分辨的功能,是器官的运用,是物质基础的智慧能力。而后知道颜色、形状等而后产生联想,这成就了初级的智慧。
而后意识的高级功能以这些对事物的现象进行分解、分析而产生认知,再通过这些“识”的积累,产生的辨别现象、判定是非的能力,也就是智慧。意识活动中由简单而复杂的转变,就揭示了认识活动中由知识到智慧的转化。
佛法中的缘起概念,说无明是行(行为意愿)的根源,行是识(意识驱动)的根源,识是认识名色(世界)的根源,名色是由于六入(指身体与心理的感受器官),六入产生触(接触),触产生感受,受生起爱,爱产生占有索取,取的行为产生种种有(行为后果),有构成生老病死等等苦(苦恼、烦恼),而苦恼烦恼又成为无明的因,继续一个轮回。其实这就是在说人在迷和悟之间识的产生到智慧的产生,由明白到迷惑到如何悟解,这样一个智慧的演变过程。

另外,唯识学中说,“识”分为八,“智”有四种。“转识成智”就是转舍有漏之八识,转得无漏之四智。八识与四智的相应关系是: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这方面我只了解大概,如有错误请其他朋友指正。
如果按我前面所分析来说,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心的五器官)的成所作智,其实就是我所说的,神经功能的反馈,成所作也就是认知事物。
第六识的妙观察智,实际就是意根,心的觉知功能,就是我前面说的思维上的反馈和发现、联想,所以说叫妙观察。
第七识的平等性智相当于对世界万物产生了思想上的辨证能力,有了解析和立论,是所谓哲学的智慧吧。一般在人度过少年阶段,思维的辨证能力就已经出现了。
而最后的第八识大圆镜智,相当于在不断思索中得到最终的智慧觉悟和成就解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01
比如你会了四则运算,相对于不会的人来说,你就有了会算术的智慧。
佛教中的智慧也是如此:
在小乘法中,如果断了我见,就能发起无我的智慧,这是声闻初果(须陀洹)的智慧;如果断我见之后,进而能淡薄贪嗔痴,就能发起二果的智慧.......如是乃至发起阿罗汉的智慧。
在大乘法中,如果开悟明心,就能发起般若总相智;如果明心之后眼见佛性,就能发起般若别相智;继续进修入初地,得无生法忍智;入地之后,地地增上的过程中,修学一切种智;圆满一切种智,即是佛地的智慧。
简要来说,得到阿罗汉的智慧,叫做“证声闻菩提”;得到辟支佛的智慧,叫做“证缘觉菩提”;开悟明心发起般若智慧,叫做“证佛菩提”(佛菩提的第一步)。如上即是“三乘菩提”。
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都是围绕三乘菩提宣说。
如上可见:“一切果证,因慧而得,不因定得。”如果没有真修实证,这些智慧都不可能发起,也就不可能证菩提。因为菩提的意思是“觉悟”,如果没有实证,没有因智慧的发起而觉悟这件事,就不能说“证菩提”。只能是因熏闻而建立一个大致的知见:可能误会,也可能残缺,犹如盲人摸象。比如悟前熏习大乘正法,可得“相似般若”而不可能得般若总相智。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些看似玄奥的法其实很平实,都是可知可证的。只是看各人因缘是否具足,福德资粮是否具足,前一阶位是否已经圆满;而且,智慧是与意识心(妄心)相应的,也是由意识心运用的。若是真心,他含藏一切智慧的种子,却根本不会与智慧相应。所以《心经》说:“无智亦无得”。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08
菩 提 树 下 的 启 示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觉悟成佛,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个个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
佛的话是说我们众生和佛没有两样,每一个众生都具有和佛一样的智慧、一样的能力。佛离开了妄想执着,他本有的智慧能力全部显前,而我们天天打妄想,本来具有的智慧能力全部丧失掉了。所以要恢复我们本有的智慧能力,从理上讲很简单,只要离开妄想执着,就是现成的佛;可是从事上讲又很复杂,我们很久很久以来认假为真、把非我当真我、把不可得以为有所得,在妄想之中受尽了苦,养成了坚固的习气。所以离妄想又有八万四千法门,就是为了适应不同人的习气。
佛的话给了我们无上的启示、无上的勇气,学佛从什么地 方学起?就是从相信自己和佛一样具有无上的智慧和能力,然后先摸到开启自性光明灯的开关,打开一看,才发现有那么多的错误,下一个决心,把它修正过来。
所以说信佛第一是信自己,自性是佛,第二才是信佛,我们用佛无上甚深的经典来引发自性的经典,原来佛所说的经典在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具足。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7-01
箴言书1:7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
第4个回答  2010-07-01
小智慧是与生具有的,大智慧靠佛经启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