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的灾害与治理

如题所述

干热河谷脆弱生态环境环境的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干热河谷燥热干旱的气候是受远离海洋和高山深谷地形的“焚风”效应影响的结果。第四纪以来,由于高原的隆起和河谷的深切,“焚风”效应逐渐加强,干热河谷气候日趋干热。干热河谷植被的自然演化相当缓慢,且滞后于气候演化,而人类破坏植被加速了植被的演化进程。但近50年以来,干热河谷的河谷平原部分由于土地大面积灌溉的结果,导致降水量有所增加,气温有所降低,蒸发量减少,气候已朝向有利于人类生存和资源利用的良性方向发展。此研究成果对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环境开发性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长江上游河流河流的泥沙来源
通过长江上游两条重要产沙河流嘉陵江和金沙江河流泥沙来源的对比分析,查明嘉陵江流域地形起伏小,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的减沙量足以抵消工程建设的增沙量,加之降水量偏少,90年代以来输沙量明显减少。金沙江上游是少沙区,天然林采伐对河流输沙量的影响有限;下游多沙区地形起伏大,工程建设增沙量远大于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的减沙量,80年代以来金沙江输沙量呈上升趋势。此研究结果为重大工程项目的决策和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干热河谷岩土性质、土壤水分与植被恢复
岩土组成是干热河谷坡地土壤水分环境和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根据坡地岩土组成将干热河谷坡地初步划分为阶地砾石层坡地、元古界变质岩低山、上新统沙沟组砂砾岩低山、早更新统元谋组泥岩坡地4种类型。坡地对降水的入渗能力是决定干热河谷坡地土壤水分条件的主要因素之一,孔隙状况的差异导致了干热河谷不同岩土组成坡地入渗能力的差异,由此决定了干热河谷不同岩土组成坡地的水份条件和植被分布格局。侵蚀泥岩坡地是干热河谷坡地的主要类型,其通透性能差,对降水的入渗能力弱,天然降水入渗浅,主要储存在60cm以内的浅层土体,容易蒸发损失,干旱季节储水量低于无效储水量,适合草本植物的生长,天然植被为草原或草灌丛,宜恢复稀树灌草植被。阶地砾石层坡地和裂隙发育片岩坡地土体通透性好,对降水的入渗能力强,降水入渗量大,入渗深,储存在1至数米的深层土体,不易蒸发损失,干旱季节尚有少量有效储水供深根性植物吸收利用,适合灌乔植物生长,天然植被为灌草丛或森林,可以恢复森林植被。根据以上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植被恢复模式,建成了阶地砾石层丘陵森林、片岩低山疏林灌草、泥岩坡地草灌等植被恢复试验示范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