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如题所述

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的道理。

螳螂捕蝉:螳螂想捕捉蝉,却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等待时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庄子 山木》。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

扩展资料:

近义词:

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等。

成语典故:

原文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翻译:

吴王想要讨伐楚国,告诉左右大臣说:“我会杀死所有敢劝谏我不出兵的人!”吴王的侍从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谏吴王却不敢,就怀里藏着弹丸,手里拿着弹弓,在后院游荡,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这样做了几天。吴王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沾湿衣服?”

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处在高处一边放声叫着一边吮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弯曲身子贴紧前肢想要取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

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弹弓和弹丸在它的下面。这三者都必定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隐患。”吴王说:“好啊!”于是吴王便打消了出兵的念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国成语,作者刘向,西汉人。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这类人提出警示。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他人,却没想到有人却也在暗算自己。也可以说只为利益,将有报应。
  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螳螂捕蝉:螳螂想捕捉蝉,却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黄雀在后:比喻等待时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5-27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祸害就在后面。

《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在《说苑》也有此故事:“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文
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唱着歌饮着露水,高兴得很,哪知背后来了一只螳螂;螳螂弯着身体伸出前臂,要抓住这只蝉来充饥,怎知道它的背后又来了一只黄雀;黄雀伸长颈子,要向螳螂一口啄去,可是黄雀又怎知道它的背后也有弹丸正等着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藏在背后的祸害呀!
《刘向·说苑·正谏》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提醒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第3个回答  2020-04-18
最佳答案:告诉我们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深思熟虑,考虑后果,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的道理。 螳螂捕蝉:螳螂想捕捉蝉,却不知潜在危险。比喻...
第4个回答  2020-05-28
64646467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