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孟子告子下,史记,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如题所述

今天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人们全新体验着现代化带给我们的感受.其实,世界远没有真正的太平,天灾人祸不时威胁着我们的世界.雪灾、地震、战争、金融危机此起彼伏考验着人们的原本不应脆弱的神经.怎样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变化呢?想想看,人们确实应该树立忧患意识,在竞争中谋取生存之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可以理解为“生于不满足,死于满足现状”,也可以理解为常怀忧患意识,在竞争中才有生存之道;安于现状,或看不到、或不去看潜在的危机,不测的危险或许会找上门来.唐太宗告诫太子,“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种忧患意识,不仅在于教育孩子,也是他经常提醒自己用忧患意识来治理国家,所以他才能从谏如流,开创了“贞观之治”的伟业.同样在唐代,唐玄宗,精明了几十年,厌倦了忧患意识,在奢侈糜烂的生活中,在温柔乡里,最终迷失了自己,看不到,或根本就不去听、不去看近在家门的危险,真正“死于安乐”,为安禄山之乱所困,动摇了大唐盛世的根基.
在当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现实意义在于,人们应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廉洁从政、安全生产等意识,绷紧危机就在我们身边这根弦.在生产中,麻痹大意,就会造成安全隐患,人们的生命财产就会受到威胁;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如果沉迷灯红酒绿、迷失阿谀奉承中,则就面临威风扫地、甚至变为阶下囚.我们看到,煤矿屡屡爆炸,矿主的侥幸心理中能看到忧患意识吗?陈良宇腐败窝案,在缺失监督的前提下,高官也缺失忧患意识,沦为阶下囚的结果,真正吻合了“死于安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7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题(10分)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舜发于畎亩之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①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过然后能改()③吴既赦越()④与百姓同其劳()3、翻译下列句子。(2分)女忘会稽之耻邪?翻译:4、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5、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答案】(10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①通“增”,增加②犯错误③赦免④劳动3、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2分)4、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意近即可)(1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卧薪尝胆(1分)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