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朋友敦诚在诗中未将曹雪芹与哪个古代诗人相比

如题所述

未和陶渊明相比。

敦诚<寄怀曹雪芹>

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

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

扬州旧梦久已觉,且著临邛犊鼻裈。

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接篱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

感时思君不相见,蓟门落日松亭樽。

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

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诗文解析:

这是敦诚为曹雪芹写的诗。此时敦诚只有二十四岁(他小于雪芹约十龄),感时抚事,念别怀人,笔笔雄深,句句雅健,以大方而沉著的线条,替雪芹勾勒出一幅“画传”。

他从曹雪芹的源流谱系、家世生平写起,展现了曹雪芹的性格才情、胸襟气度,以及艰苦的家庭生活和异常艰难的写作。展读此诗,为之感动。此诗可以当曹雪芹的碑传来读。

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

这里的少陵,即杜甫,杜少陵。杜甫曾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称赞曹霸将军,有人曾说曹雪芹是曹操的子孙后代。《三国志·武帝纪》曰:“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诗句是从魏武子孙说起。雪芹家原是魏武曹操之后。

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

这里的“君”是指曹雪芹,莫不是曹将军之后代?而今天住在有围墙的蓬蒿屯(即北京西郊曹雪芹旧居)。环堵:围墙。无乃:该不是,或许是。屯:指兵营。北京海淀区带“屯”字的村庄,都与兵屯有关。

扬州旧梦久已觉,且著临邛犊鼻裈

用唐代诗人杜牧《遣怀》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诗意。扬州旧梦亦即秦淮旧梦,即曹雪芹经常回忆往日在南京的繁华旧事。邛(音穷)犊鼻裈(音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卓文君)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盛酒瓮的土台)。

相如身自着犊鼻裈,与保庸(奴婢)杂作(混杂在一起干活),涤器于市中。”临邛:地名,在今四川境内。犊鼻裈:干粗活穿的短裤,状如牛犊之鼻。此句是说曹雪芹已醒了扬州梦之后,他的贫困有如当年司马相如在四川临邛时一样,穷到穿犊鼻裈的地步。

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

爱君即敦诚喜爱曹雪芹,文笔有才气,会诗能文,直接可与李贺相比。唐代诗人李贺是河南府福昌县(今河南省宜阳县)昌谷人。李贺的诗想象奇丽,“破藩篱”即喻意境开阔。敦诚认为,曹雪芹的诗如李贺诗富有新奇意象且有突破。

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虎门:既用古语指宗学(贵族学校),又兼指宗学的所在地石虎胡同。《八旗经文·宗学记》:“即《周官》立学于虎门之外以教国子弟之义也。”石虎胡同位于北京瞻云坊(西单牌楼)以北街东,胡同东口原有白石雕虎,是右翼宗学和敦惠伯府的所在地。

敦诚与曹雪芹读书的右翼宗学的所在地。数晨夕:陶渊明《移居》诗句:“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是从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意演化而来。这一句是敦诚追忆与曹雪芹在宗学探讨问题的时光和旧事。

接篱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

接(篱字原为上罒下离)倒著:《晋书》:“山简(山涛之子)出为征南将军,镇襄阳时,有童子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篱。举鞭问葛疆,何如并州儿?’”

“高谈”句:《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此句仍然是追忆往事。从此句我们也可以感受雪芹,虽然沦落在社会底层,在“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境况下,仍然旷达不羁的冲天傲气。

敦诚回忆起当年在虎门宗学(宗学是雍正时为宗室皇族所设的官学,址在北京西四牌楼石虎胡同,今亦尚存),剪烛快谈的乐事,雪芹那一种接[上罒下离]倒著(狂放不羁,倒著着衣帽)、雄辩高谈的神情意度,给年少的敦诚留下了永难忘却的印象。

感时思君不相见,蓟门落日松亭樽

这句是说敦诚感怀时就思念曹雪芹,然而却不能再相见。你在蓟门对落日而惆怅,我在松亭聊饮酒以消愁。蓟门,在北京的西北角。

乾隆皇帝曾寻访其古城址,立碑题写“蓟门烟树”四个大字,使之成了“燕京八景”之一的地方,实不过是“元大都城西面城墙、靠北端的一个门,即肃清门的遗址”(见《北京地名漫谈》53页),并非真正的古蓟门。

登城西望,郊野远处,便是曹雪芹晚年所居住的西山一带。松亭:即松亭关,辽金时戍守处,在今河北省平泉境内,喜峰口北面。敦诚原注:“时余在喜峰口。”

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

弹食客铗(jiá):《史记·孟尝君列传》载,冯谖非常贫困,投奔孟尝君后被安置在下等住房里,便弹剑而歌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听说后,就把他迁到中等住房里,有鱼吃了。冯谖又弹剑而歌道:“长铗归来乎,出无舆。”

孟尝君听说后,又把他迁到上等住房里,出入有车乘了。冯谖又弹剑而歌道:“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养家)。”孟尝君听说后就不高兴了。后来孟尝君被废,他奉养的三千多食客都背他而去,冯谖独自一人帮他恢复了相位和封地,并益以千户。

铗:剑。儿:可能暗指富良。富良是马齐的第十一子,马齐封伯爵,爵位后由其第十二子富兴承袭,富兴获罪失爵后改由富良袭爵,名号是敦惠伯。此句是规劝曹雪芹不要学冯谖寄人篱下,也不要去叩富豪的家门。

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残羹”句:这句是说“富儿”以冷淡的态度对待曹雪芹,却自诩对曹雪芹有恩德。

黄叶村:表面上,可能是在用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绝句末联“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意;“黄叶村”隐指的实际地点则是坐落在北京西郊金山右环脚下的正白旗村,明朝时这里称“金山脚下黄叶村”。

敦敏《西郊同人游眺兼有所吊》诗有“清磬一声黄叶村”之句。此句意思是说,你曹雪芹虽然残汤冷饭,饮食起居没有着落,但是仍然有道德,千万不要去那些皇亲国戚门上混饭吃,还不如著书立说在黄叶村。

扩展资料:

敦诚写诗歌题赠曹雪芹,诗中的曹雪芹形象:

《寄怀曹雪芹》诗末写道:“劝君莫谈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孟尝君门客冯谖曾弹铗而歌“食无鱼”,杜甫在长安求官时写诗自况“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敦诚劝勉曹雪芹不要自叹穷困,更不要乞食权门,应该励德自修,潜心著书。

敦诚《寄怀曹雪芹》写道:“接䍠倒著容君傲。”山简是“竹林七贤”中山涛的儿子。他任荆州刺史时,当地人为他作歌,其中有“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䍠”,写其醉酒后的疏放不拘。

敦诚《寄怀曹雪芹》:“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诗中借杜甫《丹青引》评价曹雪芹,称他为曹霸之后。曹霸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画家,亦工书,杜甫许为“文彩风流”。

曹霸后来削籍为庶人,安史之乱后,流落蜀地,杜甫说他“终日坎壈缠其身”。曹雪芹确实很像曹霸,文彩风流令人倾倒,却半生坎壈,抑郁以终。杜甫说李白“文章憎命达”,虽是愤激之言,却点破了古代大多文人的真实境遇,曹雪芹便是命途多舛,却留下了锦绣文章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寄怀曹雪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6

未和陶渊明相比
《寄怀曹雪芹沾》一诗:“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扬州旧梦久已觉,且著临邛犊鼻裈。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接篱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感时思君不相见,蓟门落日松亭樽。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敦诚这首诗,说曹雪芹或许是曹操的后人,也或许是杜甫(少陵)赞扬过的唐朝曹霸将军的子孙;说曹雪芹的文可比汉朝大才子司马相如,诗如唐朝鬼才诗人李贺,曹的妻子颇有文才似卓文君,且待客热情,小兄弟们很愿意来曹的家里饮酒论诗;赞曹妻为曹雪芹西窗剪烛,红袖添香,是文坛佳话。曹雪芹的家虽贫寒,却诗友如云,他们扪手擒虱,高谈雄辩,推心置腹,甚是畅快。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9-06
有两种版本
我的答案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