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哪几天?

在地理书上说夏至是6月22日,复习提纲说是6月21日,我都不知道哪个是对的。请大家帮我想想,顺便把春分、秋分、冬至的日期告诉我。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月20-21日期间),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22

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2日;冬至:12月21日。

春分,于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节,即太阳位于黄经0°时。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南北半球昼夜平分。

夏至,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即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秋分,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8

春分是3月21日前后,夏至是6月22日前后,秋分是9月23日前后,冬至是12月22日前后。具体的几时几分是不固定的,需要查老黄历。

春分,于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节,即太阳位于黄经0°时。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

夏至,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即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秋分,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26

3月21或22日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夏至日。

9月23日前后是北半球秋分日。

12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冬至日。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采用的是“定气法”划分,即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定气法”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一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7-19
3月21或22日是北半球的春分日;6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夏至日;9月23日前后是北半球秋分日;12月22日前后是北半球冬至日。春分的分是早寒与温暖的分界。春分之前,杨柳风虽已青绿,却春寒料峭,东风无力,欲说还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