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人历史上会把“忠”“孝”二字看得特别重要?

这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欢迎与我交流:http://hi.baidu.com/zhiyao3/profile

“忠”:忠诚、忠良、忠恕。“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张的一种优良品德。一提“忠”,人们往往想到“愚忠”,其实这是误解。在孔子看来,不只是对“君”,对普通的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忠”的问题。孔子时代,“君”并不稀奇,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君”。其实,孔子很反对愚忠,对路对心才能忠。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忠”讲的是君王人民:“上思利民,忠也。”所谓忠,就是内心求善,外求尽职尽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忠于事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最高最神圣的价值追求。

“孝”:孝心、孝敬、孝道。中华民族崇尚祖辈传承理念。主要是对父母、长辈之“孝”,强调长幼有序。孔子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孝乃德之本”,“百善孝为先”。人们往往把“孝敬父母”与“包销祖国”起来,认为“忠孝不能两全”,甚至贬低“孝敬父母”。这是误区。其实“孝敬父母”与“报效祖国”二者都光荣。二者可以统一,也应该统一。忠孝可以两全。个别人受条件限制不能统一,也是有的,但不能因此而泛化。我们要把二者尽量同意起来,既尽到“报效祖国”之“忠”,又尽到“孝敬父母”之“孝”。这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7
忠:当官的资本。
孝:继承的资本。当然这话说的有点难听,但从功利来说就这么回事儿。
主要还是与制度有关。
1.国家实行强大的中央集权(比欧洲人的绝对君主早了无数年)。对君主的个人崇拜。教育就是这样的,天之子,带天御下臣。
2.以家长制为核心的宗族制度。家长起到了其他文明祭祀的作用,我们祭祀的却的并非神明,而是历代先祖。当然这也与古来的伦理教育有关。家人总比外人更可靠,我们其实家族内斗比较少,因为嫡长子继承制,稳得很。这样继承人虽然可能无能,但是却能维持内部稳定。平妻侧室偏方小妾就算生了孩子也从根本上没有权力竞争家产的继承权。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建立在“孝”上的,当然这个“孝”广义上来说是对于“家族”的。只是笔杆子们都这么写所以连一家三口的小家庭也就三人成虎的信了。
第2个回答  2010-06-06
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大,而“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大圣人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还有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可见忠孝被看得有多重要。
第3个回答  2010-06-06
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推行的“察举制”就是推选孝廉之人入仕为官。主要是古代封建统治的君主都特别看重这个,所以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
第4个回答  2010-06-06
忠孝是儒家推崇的思想,是从宗法制发展而来的
相似回答